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思想道德频道> 综合资讯 > 正文
厦门大学研究生支教团:12年播撒希望的种子
http://wmf.fjsen.com 2011-08-08 08:57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这条小鱼在乎,我救下的每条小鱼都在乎……”

厦大研究生支教团:12年播撒希望的种子

东南网8月8日讯(本网记者 徐嵘 见习记者 李琰之)1999年,从厦门大学派出首批志愿者远赴西部送教扶贫,迄今已有12年,共有115名厦大学子相继完成接力支教任务,在遥远贫瘠的土地上播下希望的种子。

张晓强,厦大法学院2011级研究生,是他们中的一员。一年前,经过四天的长途跋涉,他和第12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队友们到达宁夏西海固地区的海原县。“虽然有心理准备,但车窗外漫天的黄沙和一间间简陋的土房还是给我强烈的震撼。” 张晓强回忆道。

“西海固”地处黄土高原的干旱地区,年降水量只有300毫米左右,蒸发量却是降水量的10倍,由于自然条件恶劣,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认定为“全球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之一。张晓强支教的地点在海原县关桥乡关桥中学。这是一所距县城30公里的乡村初级中学,也是支教队在海原的基地。

来海原之前,支教队员都经过为期一年的系统培训,对受援地的基本情况有所了解。但到了当地,张晓强才真正知道什么是艰苦和贫穷。“学校里的教师灶似乎除了土豆丁和土豆丝就没有其他可选的了。”而对于支教队员来说,最难以适应的是干旱缺水,水成了他们的奢侈品。每周,一名老师开着拖拉机上县城买水,把买来的水灌入水窖,用的时候再打上来。第一次看到打回来的水中漂浮着铁锈和头发,张晓强简直不敢相信那是饮用的水。由于寝室里苍蝇横行,他还练就了空手抓苍蝇的“绝技”。

许多孩子每天从二三公里外的山村步行来到学校。他们用的是短得握不住的铅笔,穿的是永远不合身的衣服,就着生水吃着一成不变的馍和土豆,6个孩子挤2个上下铺,铺的却是用化肥编织袋做成的床垫。“但孩子们坚持着,因为读书承载着他们改变命运的唯一希望。”张晓强说,天气暖的时候,每天早晨六点天刚蒙蒙亮,推开房门,他准能看到孩子们在晨晖中手捧书本、走来走去、默默背诵的样子。

“每次站到讲台上,都会被孩子们纯真的眼睛所吸引,被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所感动。在这样一所学校支教,我总能感到肩上的责任和身上的动力。”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