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思想道德频道> 综合资讯 > 正文
器官捐献:让爱心跨越一辈子 还需要迈过几道关
http://wmf.fjsen.com 2011-07-18 09:35   来源:东南早报    我来说两句

器官捐赠须迈三道关

小宇的器官捐献克服了不少困难

“我不敢跟母亲说,把小孩的器官捐献了,我也不想让村里的人知道,我不知道他们会怎么看待我们的举动。”小宇的父亲马先生这样说。他们把孩子的骨灰留了下来,跟家里的老人撒了谎:将孩子的骨灰撒在大海里了。

愿意捐献器官的人尚且如此,那些没有捐献器官观念的人更不用说了。这也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眼下器官捐献所面临的难题。

第一道关:伦理关

大爱与传统的纠结

【中国的器官移植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而一直到2003年,“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还是个零。】

今年4月,一条新闻引发了大家的探讨。国家卫生部副部长黄洁夫表示,我国有望年内实现申领驾照时进行器官捐献意愿的登记。但这一举措遭到了众多网友的疑议:“在申领驾照时登记器官捐献,不是在诅咒我出事吗?”

记者就此随机采访了十位市民,问的是同一个问题:“如果是你,你愿意填写捐献遗体器官登记表吗?”几乎无人明确地表达捐献意愿。

“如果是我一个人,我愿意捐献,但是我不能不考虑母亲,她没办法接受。”一名公务员这样回答。有人表示出一些意向,但又陷入更深的顾虑之中。

这些都充分表明阻碍器官自愿捐献的难点在于传统观念。

首先是我们传统上忌讳在生前谈死亡,不愿意考虑死亡之事。过早地谈论或触及死亡,例如领驾照要登记器官捐献意愿,在许多人看来很不吉利,心理上难免抵触。

其次是传统观念中,“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得毁伤”和“死后留全尸”的影响根深蒂固。许多人不愿意在死后捐献器官,是为了保留全尸“入土为安”。否则就是对死者的不尊重,家属在情感上也难以接受。

这些固执观念的存在也就解释了,为何中国的器官移植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而一直到2003年,“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还是个零。

可见,要倡导遗体器官捐献,如何改变人们的传统观念,是国人需要迈出的第一步。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