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要讯频道> 福建精神文明建设
《福建精神文明建设》第4期
http://wmf.fjsen.com  2011-07-14 18:05:20 来源:省文明办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一把手谈创建〕

 

三元区委书记 王 庆

加强公共文明建设   塑造合格现代市民

 

人是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的主体,人的素质是城市建设发展的决定因素。深化文明城区创建,必须把“创文明城”与“育文明人”紧密结合起来,致力培育现代文明市民。近年来,三元区在逐年加大投入、持续改善人居环境的同时,始终注重市民教育,为创建文明城区打牢人文基础。

1.加大宣传力度,全方位开展市民公共文明教育。市民参与文明创建的主观能动性需要通过多途径宣传教育来激发。要利用现代媒体宣传,在报纸、电视、网站开辟相关专版、专栏、专题,不断扬善清浊,特别要敢于曝光,建好公共舆论监督平台。要强化阵地宣传,利用市民学校、社区宣传栏、大型公益广告、LED电子屏等阵地,宣传公民道德基本规范、三明市文明市民守则、市民“九不”行为规范等内容。要通过主题宣传活动,举办创城文艺晚会、文明礼仪知识竞赛、文明创建理论研讨会、“与文明同行”万人健身跑、“激情广场”爱国歌曲大家唱、“文明城、文明人”书画展以及各种征文、演讲比赛等系列宣传活动,着力引导市民在社会做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个好职工、在家庭做个好成员。

2.突出重点人群,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实践活动。以党员干部、青少年、流动人员和新市民等为重点,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宣传教育和公民道德实践活动,多层次提高市民的文明素质。在党政机关和各级文明单位,要突出发挥好表率示范作用,组织干部职工参与文明交通劝导、家园清洁行动、爱心助残、党员奉献日等志愿服务活动,加强公民道德实践。在学校,要突出发挥大中小学生的生力军作用,强化日常行为规范训练,着力培育公德意识、责任意识,提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在社区、企业,要着力激发外来务工人员的城市主人翁意识,在开展劳动力转移技能培训、关爱慰问农民工志愿服务等活动中,加强文明规范和法制法规宣传教育,引民他们在思想观念、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等更好地融入现代城市生活,成为弘扬文明新风的“新市民”。

3.依托社区平台,大力开展社区文明创建活动。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提升市民素质的基础平台。当前,在深化文明社区创建中,要以文明楼院、文明家庭、文明市民争创工作为基础,以社区市民学校为平台,着力实施“三大活动”提升市民素质。一是开展“文明家庭示范行”走访参观活动,立“标杆”感染人。开展文明家庭示范户评选,每个社区有针对性的选择几户家庭作为被参观对象,组织社区群众、社区干部到文明家庭走访参观,并请文明家庭户介绍家庭文明、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在子女教育、热心公益、孝老爱亲等方面的做法和经验,传播文明礼仪知识。二是开展“市民素质大家谈”互动座谈活动,抓互动促进人。把“争创文明城区,争做文明市民”与文明社区创建相结合, 举办社区居民座谈会和围绕社会基本道德规范、如何做一个文明人、创建文明城需要我们做什么等话题展开座谈讨论,共话文明礼仪、共找不足之处、共商创建之策。三是“文明知识共知晓”问卷调查活动,重知晓引导人。把公共文明创建的所涉及的相关知识、文明礼仪等制定成问卷调查表,到社区、单位进行测评调查,提高市民对创文明城活动的知晓率、参与率、支持率。

4.针对重点问题,开展“除陋习、树新风”专项整治活动。当前,市民主要存在“不讲公共卫生、不遵守交通规则、不爱护市容市貌、不维护公共秩序、不服从城市管理、不恪守文明礼仪”等陋习。要以服务行业和窗口单位为重点,以各单位、各社区教育为基础,开展“公共生活好习惯”促进行动,通过文明礼仪宣讲、文明劝导、文明温馨提示等形式,引导市民维护公共秩序、塑造文明形象。针对市民存在的“乱吐、乱扔、乱倒、乱贴、乱堆、乱搭、乱种、乱养”等破坏城市环境的不文明行为,以“家园清洁大行动”、爱国卫生月活动为载体,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推进市容市貌整治工作。加强公共礼仪和职业礼仪普及宣传,以行业窗口单位为重点,强化公共礼仪和职业礼仪训练,进一步规范服务用语、服务行为、服务仪表和服务程序。

5.加大监管力度,有效规范和约束市民行为举止。培养市民文明言行习惯必须借助有效的惩处手段,通过舆论监督、群众监督以及职能部门的严格执法,共同推动市民素质的稳步提升。要加强《城市规划法》、《城市道路管理条例》、《城市绿化条例》、《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社会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福建省环境污染防治条例》等法规的宣传,加大违法惩处力度,强化市民法律意识。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管理规章制度,制定出台更加科学、有效的政策和措施,修订村规民约、行业服务标准等。要加强社会监督,通过文明监督热线、义务监督员、志愿服务、媒体曝光等形式,发动市民参与对不文明行为的暗访、监督、制止和规劝活动,建立社区道德评议会,对辖区单位和居民的行为进行评、帮、督,不断提升市民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水平。

(三元区文明办)


上一页 [1] [2] [3] [4] [5] [...] [21] 下一页 显示全文

责任编辑:李琰之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