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
福建省巾帼志愿者协会——
融入社会管理创新大格局开拓巾帼志愿服务新模式
为规范巾帼志愿服务管理,更好地在参与社会管理中打造具有巾帼特色的志愿服务品牌,福建省巾帼志愿者协会,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解决了工作经费,成为有人员、有场所、有经费、有章程、有标识的“五有”社团法人,推动了我省巾帼志愿服务向规范化、常态化、品牌化发展。
一、管理规范化
建立招募制度。一是采取定向招募方式,发动女党员、女干部、女职工,“三八红旗手(集体)”、巾帼文明岗等女性及先进群体带头报名参加巾帼志愿者。二是采取社会招募方式,通过互联网、手机信息平台、邮政信函、宣传栏(册)等形式,向社会发布志愿服务信息,公开巾帼志愿者招募条件,引导社会成员关注、支持、参与巾帼志愿服务。截止目前,全省共组建了家政服务、家庭教育、心理抚慰、法律帮助、医疗护理、助老为老等巾帼志愿服务队伍2611支,登记在册人数近万人,开展各类便民为民服务2.9万场,提供服务30余万人次。
探索管理机制。出台了《福建省巾帼志愿者管理办法》,加强对协会和基层组织巾帼志愿活动的领导和协调;全面推行志愿者注册制度,完善注册登记、分类管理;严格按《协会章程》办事,定期召开常务理事会议,研究部署巾帼志愿者工作;深入城乡社区调研,听取基层对巾帼志愿服务工作的建议意见。
“1+X ”巾帼志愿服务参与模式。“1”指以福建省巾帼志愿者协会作为核心组织,“X”包括各级妇联的志愿服务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巾帼志愿团体,高校女大学生为主的志愿团队,以及民间志愿组织和热心社会公益事业的“草根”等外围组织。
二、服务常态化
借助两个平台对接群众需求。借助968938家政服务信息和12338妇女维权两个平台开展巾帼志愿服务,已受理群众有效诉求13123件,群众满意率达96%,接待来信来电来访件5244人,并在《海峡都市报》上开设“一周婚姻观察”栏目,开展调解家庭纠纷、调适夫妻、婆媳关系等公益咨询1113人(次)。
推广两个模式倡导常态服务。在乡村和社区分别推广,农村妇女“照料储蓄社”和社区“爱心银行”,“储蓄社”和“爱心银行”存的都是爱心善行,姐妹们互为志愿者、互帮互助、相互照料,形成居家养老的有效形式、社会管理的有效载体和文明倡导的良好氛。
立足闽台两地开展爱心接力。发挥闽台妇女民间交流的优势,组织在闽的台籍姐妹参与我省各类巾帼志愿服务活动。她们或者报名参加关爱农村留守流动儿童行动,争当“爱心妈妈”,或者慷慨解囊,为灾区儿童捐资捐助,或者拿起手中的棒针,把对孤残儿童的爱融入到爱心毛线中,共同传承爱心志愿服务理念。
三、活动品牌化
1、利用节庆打造助老品牌。以社区巾帼助老志愿者为主体,以孤寡老人、空巢老人为主要服务对象相继开展的“三进三送”红红火火过大年巾帼志愿服务和“情暖金秋”万名巾帼志愿者关爱老人社区服活动,组织巾帼助老志愿者,为孤寡老人、空巢老人办年货、贴春联、打扫卫生、洗衣晒被,陪他们聊天、拉家常、逛公园及同吃团圆饭,与老人们共度节日。
2、关注民生打造关爱女性健康品牌。为帮助“两癌”妇女筹措治病资金,省巾帼志愿者协会会同红十字会在今年5月8日母亲节期间,设立福建省“母亲健康基金”暨巾帼志愿者关爱母亲行动。组织200多名高校巾帼志愿者上街募捐,共筹措救助资金70多万元。
3、借助媒体打造志愿服务时尚品牌。与媒体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各家媒体参与巾帼志愿服务的全过程,做到活动前预热宣传,活动中强力宣传,活动后深度报道。注重从巾帼志愿服务中、发现和培育的优秀典型,近几年来先后选树了一批优秀巾帼志愿者典型,进一步扩大了巾帼志愿服务的社会宣传面。 (省妇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