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创建频道> 文明城市 > 正文
市区"后花园"清源山将逐步搬村落 规范餐饮店
http://wmf.fjsen.com 2011-06-20 09:40   来源:东南早报    我来说两句

清源山作为泉州中心市区的“后花园”,山上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加上独特的自然植被资源,是泉州人一笔永远的财富。近年来,由于监管不到位,山上无证餐饮增多、违法建设不断、毁林开山时有发生,有的社区甚至擅自把山林地出租给个人(单位)……这些行为在一定程度上给母亲山带来“伤害”。

如何“保护中有序开发、开发中更好保护”?借助申报5A景区,有关部门给出了对策。

■关键词 村落去留

据统计,目前清源山景区范围内仍有常住人口1.6万多人,涉及南安的丰州镇和丰泽的清源街道、北峰街道、东湖街道等。仅清源街道就有12个自然村位于核心景区内,其中有8个自然村1000多人口仍住在山上。如何在有效地保护和管理景区的同时,处理好山上居民的生产活动、生活出路,一直是困扰景区管理部门的老大难问题。

“从景区发展的长远角度考虑,对山上居民进行逐步有序的搬迁,是最好的解决办法。”清源山管委会有关负责人介绍。

据最新版本的《清源山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修编)关于“居民点调控”的规划,对于如何管理景区内的村落有详细的布置,“依据居民点所处的位置,可以将山上的居民村落分成搬迁型、缩小型和控制型,分类进行管理”。

按照规划,像人口较多、民宅密集的水流坑自然村,由于其位于景区重要地段,适合整体迁出,拆迁后的土地作为景区游览或环境建设之用;而像泰峰、后茂、环山等12处自然村,人口不多,规模较小,对村庄中非原住户的建筑进行搬迁、拆迁,尽量恢复村庄原有的风貌,缩小占地面积,改善生态与景观环境;属于控制型的居民点,包括茶寮、洞后、柳洋等14处,则要求控制村落人口在现有规模以内,控制村落的建设规模,改造和搬迁其中不利于环境的生产项目,促其向旅游服务业方向发展。

■关键词 无证餐饮

“在不破坏景区生态环境的基础上,采取堵疏结合的办法,该发证的发证,该规范的规范,该取缔的取缔,进行全面的治理与整顿。”对于山上无证餐饮、大排档的管理问题,清源山管委会有关负责人这样表态。

为何山上的餐饮会无序发展?该负责人坦言,除了有利润空间的刺激外,相关职能部门的监管不到位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他称,清源山作为一个风景名胜区,除了基础设施外,同样需要一定数量的服务设施,这其中也包括餐饮业,但前提是要能在景区大规划的原则下,进行统一建设,在卫生环境、环保设施等方面,达到一定的标准。“如果能保证这些餐饮店规范经营,一来既可提高居民收入,二来也是对景区基础服务设施的有益补充,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

由于餐饮行业,涉及工商、税务、卫生等多个部门,他建议,最好由区政府牵头,召集有关部门,包括当地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共同研讨,逐层审批,“否则只靠管委会一家独撑,根本无法做好”。

责任编辑:陈楠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