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热评 > 正文
社会管理:让不诚信者无利
http://wmf.fjsen.com 2011-06-13 09:49   来源: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诚信缺失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一方面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基本的民生状况,一方面还因为其他社会活动中的诚信缺失往往也有着“经济”的盘算。在经济的“利害”算计和伦理的“善恶”选择之间,我们需要个体良知的守望,更需要社会良序的构建。

  所谓诚信,我的理解就是“致诚守信”,是待人以诚、律己以信,这是我们促进社会和谐的必要条件与关键环节。《光明日报》辟专栏谈“诚信”,是因为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诚信缺失引发了社会的诚信危机:讨不到工钱的农民工爬上塔吊轻生,遭遇的是诚信危机;将路边伤者送医救治的热心人被指为肇事人,遭遇的是诚信危机;老年人参加免费体检却被诱导破费进补,遭遇的是诚信危机;大学生毕业注册却发现此名另有他人,遭遇的还是诚信危机;从“桥垮垮”到“楼歪歪”,从矿难瞒报到问责推诿,从“枪手”论文到“红包”批评,从拍卖拒保真到文物假鉴定……“还有什么是真的”已成为人们的“日常之问”。也就是说,当下的诚信缺失已经引发了社会的信任危机,我们需要在社会管理视野中来思考当下的诚信建设。

  一、个体的道德失范已不再是“个人品质”的问题,遭遇诚信缺失的大众不仅希求个体良知的守望,更企盼社会良序的构建。

  毫无疑问,致诚守信是人所遵从的善行之一,而扬善抑恶又是社会伦理的正义之基。就绝大部分个体而言,面对数千年的民族伦理积淀,同时又置身数亿民众的社会道德审视,自然是辨善恶、知荣耻的。但古语云“衣食足而知荣辱”,也就是说,相对于社会伦理的履行,社会经济活动对于人的生存和发展是更为基本的活动。与社会伦理的扬善抑恶有别,社会经济活动的取向是趋利避害。在我国先秦两大显学中,孔学是强调扬善抑恶的伦理学,而墨学是申说趋利避害的经济学。相比较而言,墨学关注的是更为基本的民生状况,而孔学关注的是较为高层的社会架构。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我国当前经济活动中的诚信缺失,并非发生在“足衣食”的层面,而是“牟暴利”的欲念所致。还值得注意的是,本来应当是改善民生的经济活动,由于诚信缺失却产生了糟践民生的后果。事实上,经济活动作为一种社会活动,本身就不可能不履行社会伦理。那种只“趋利”不“扬善”的行为自古便被唤作“为富不仁”,凡“为富不仁”者的结局只能是“损人害己”——一如添加三聚氰胺的“三鹿”和含有瘦肉精的“双汇”。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许多学者才指出“市场经济是诚信经济”,诚信缺失不是市场经济的必然产物。

  在我看来,社会经济活动中的诚信缺失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一方面是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基本的民生状况,一方面还因为其他社会活动中的诚信缺失往往也有着“经济”的盘算。在经济的“利害”算计和伦理的“善恶”选择之间,我们需要个体良知的守望,更需要社会良序的构建。

责任编辑:陈楠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