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娜与国际娜的对接
出生于湖北武汉的李娜,6岁就开始打网球,1999年成为职业选手。2001年在北京举行的世界大运会上一举拿下女单、女双、混双3个冠军,“中国娜”成为一颗网坛明星。2002年,李娜突然选择退役,进入华中科技大学学习,2004年复出。其中的曲折,反映了其从“中国娜”演变成为“国际娜”的艰辛历程。在反反复复的磨合对接中,李娜技术日臻成熟,并具备了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职业风范,成为中国网球的领军人物,中国女网的许多第一次总是李娜创造的。
几年前,李娜“单飞”之后,与丈夫姜山双宿双飞在各大国际赛场之间,成绩上不断取得突破。在不断地进行创新中,李娜组建了适合自己发展的团队,助推她一飞冲天。澳网决赛失利后,李娜状态陷入低谷,有人担心29岁的她是否还有上升空间。此时,李娜又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让教练丈夫姜山退居二线,聘请丹麦人莫滕森为教练,使她在发球等技术环节又提高了一大块。
李娜这种开朗的性格很受西方人欢迎。世界女子网球协会主席阿拉斯特称李娜是“在全世界的舞台上展示了中国人的形象”。李娜本次在罗兰—加洛斯的优异表现,引来国际媒体异乎寻常的关注,获得广泛的赞誉,美联社称:“中国对大满贯冠军的漫长等待在周六结束。”路透社称:“李娜将亚洲放入大满贯冠军版图。”法新社更是将李娜称为“历史改造者”,称李娜创造了一项体育界的历史,在中国体育巨星的圣殿中占据一席之地。英国《独立报》说:“李娜的成功是亚洲比赛史上一个重大里程碑。”美国《大西洋月刊》的题目是:“李娜:代表中国人软实力的面孔”。
当然,“国际娜”无论怎么变,怎么冲顶,她还是怀着一颗“中国娜”的心。一旦站到新的里程碑前,李娜骨子里的使命感却油然而生,她在捧起苏珊·格朗格杯后,首先也想到了通过自己的影响,推动网球运动在中国的发展。(记者 郑红深)
责任编辑:金婷 |
- 2009-09-07李娜轻取意猛女进美网8强 创造中女网又一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