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图片新闻 > 正文
"红色收藏"映红厦门收藏界 七旬老人想建毛泽东博物馆
http://wmf.fjsen.com 2011-05-24 08:44   来源:东南早报    我来说两句

对于现在许多年轻人来说,毛主席像章、著作、照片等红色藏品仅仅是记载着一段历史,但是,对于像陈炳煌这样上了一定年纪的老人而言,它不仅是一段历史的见证,而且还是生命中一个深深的烙印,它凝聚了一个民族的心理沉淀,一个时代的共同记忆。

在厦门提起“红色收藏”,身为福建省收藏协会厦门分会会员的陈炳煌绝对是一个人物,其收藏的数量和精品非常多,在厦门是公认的“红色收藏家”。

无论是哪一种样式的藏品,陈炳煌都能一一道出其历史故事、做工、品相以及现在的市场价值来,就像是在讲述自己的孩子一般。为了收藏这些红色藏品,陈炳煌老人40多年来生活简朴,不抽烟不喝酒,扣除一些日常生活费用之外,剩余的收入都用于收藏,据他自己估算,他在这些红色藏品上花费了几十万元。

从2008年开始,每逢毛泽东诞辰日等有纪念意义的日子,陈炳煌就把自己的藏品拿出来进行免费展览,包括目前正在厦门人民剧场举办的“毛主席主题艺术品特展”。这些展览进过学校、去过部队,许多人看后很受触动。为了记录参观者的感受,陈炳煌还专门准备两个留言本,有很多人留过言,参观者的鼓励让陈炳煌很受鼓舞。

由于年事已高、精力不济,在2013年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前,陈炳煌希望能够找到一个接收这些红色藏品的个人或机构,他最大的愿望就是在厦门建造一个毛泽东博物馆,以启发和鼓励更多的后来人。

45年的红色收藏不了情

聊起自己的红色收藏史,陈炳煌称这其中有一个因缘。

陈炳煌是土生土长的厦门本地人,他18岁进入厦门罐头厂工作。上世纪50年代末期,国家经济比较困难,文化娱乐条件也非常有限,可以看的书本极少。当时,年轻的陈炳煌下班之后没有回家,而是居住厂里,跟厂里的党委书记住在一起,党委书记有一套《毛泽东选集》,陈炳煌就经常把这本《毛泽东选集》拿出来看。

陈炳煌越看越有兴趣,他当时只有小学文化程度,通过阅读《毛泽东选集》,他还得以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另外他也从书中悟出一些做人的道理。

正是从那时起,陈炳煌对毛主席怀有一股浓厚的感情,他的第一个红色收藏品就是《毛泽东选集》,是用工厂书记送的购书票去买的,当时购买《毛泽东选集》是需要凭票的。

1962年,当时由于紧急备战,已经22岁且是家中独生子的陈炳煌却自愿报名参军去了。进入部队两年后,由于表现优异,陈炳煌入了党,还被评为毛主席著作学习积极分子。

在部队服役期间,陈炳煌经常有到地方上公干的机会,这让他近水楼台先得月——能接触各种各样的毛主席像章。当时,陈炳煌跟地方人士见面,首先就是双方掏出毛主席像章进行交换,就跟现在大家交换名片一样,因此,每一枚像章都蕴含着一段历史记忆。

责任编辑:陈楠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