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寿宁县坑底乡坑底村村民 徐道球:你看这片松树林,成片,下边还有一片,在半溪村那边有150多亩,面前的竹子、松树很多了,杂树成一簇,现在坐在这,心情很好。
8、 配音:直到天色渐渐地昏暗,老徐才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了山间的小屋。今天老伴没空给他送晚饭,老徐似乎也习惯了这种生活。
9、 同期声:老婆在带孙子,没上来,自己煮一点,吃一下。
10、 配音:吃过晚饭,老徐照例要牵着狗,到附近巡查一番,以防山中的野兽踩踏刚种下的树苗。
11、 配音:等他再回到小屋时,已经是晚上九点多钟了,山里没电,老徐只能借着昏暗的烛光,看一会儿书,然后早早歇息,为明天的劳动养足精神。
12、 主持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1984年在荒山上种下第一棵树算起,老徐的义务植树造林已经有了二十多个年头了。当然老徐也有打退堂鼓的时候,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当花菇产业在坑底乡悄然崛起时,越来越多的村民开始选择种植花菇。当时啊,老徐就将自己已经绿化了近十年的150亩大山,交还给了村里,加入到收购花菇的行列。然而一段时间之后,老徐就发现了种植花菇对当地的林业造成了极大的破坏。
13、 配音:寿宁县的坑底乡四面环山,交通不便,经济发展相对滞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一些村民靠种植花菇致富之后,花菇产业得到了迅猛发展,成了当地的主导产业。
14、 寿宁县坑底乡菇农:全村人都有种,大棚小棚,(我种的)还不到20万筒。原料都是用木头吗?对,是杂树。
15、 配音:由于种植花菇需要消耗大量的木材,这就给当地的森林带来了灭顶之灾。
16、 寿宁县坑底乡党委书记 吴光淮:种植花菇,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在寿宁兴起之后 ,确实一度促使经济比较快的发展,但是这个产业消耗阔叶林太多了。
17、 寿宁县坑底乡坑底村村民 徐道球:菇筒要用木头,搭棚要用木头,烘菇用木头,棚顶也要用柴火,竹也要用,搭架子也要用木头,如果生态好了,不好的树砍了做香菇,老竹砍了搭菇棚,这样才好,生态结合,做香菇要结合造林,林造了,香菇也做,群众的生活才会平衡。
18、 配音:2000年,徐道球再次向村里提出绿化荒山的建议,并承揽下了当时一片荒芜的梧桐山的绿化任务。至于已经经营了数年的收购花菇的生意,就交给儿子来打理。自己一门心思地扑在了植树造林上。只有遇上这种大雪天,山上呆不了了,老徐才回到儿子的店里来坐坐。
责任编辑:李琰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