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思想道德频道> 综合资讯 > 正文
85岁农民为23位烈士守墓63年 当年亲手安葬(图)
http://wmf.fjsen.com 2011-04-22 08:57   来源:人民日报    我来说两句

【镜头二】

那一年的清明祭扫让王文彬格外难忘。汪上村的村民们和村小学的小学生们汇集在烈士墓前,奏哀乐、默哀、向烈士墓敬献花圈,少先队员在烈士墓前宣誓:“擎起烈士的旗帜,传承烈士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复兴而奋斗!”欣慰之余,王文彬对前来扫墓的孩子们喊着:“都好好学习,别对不起烈士!”

63年了,汪上村的烈士墓地完好地保存了下来。王文彬,是烈士墓最忠实的守护人。

新中国成立伊始,在王文彬和村干部的指认下,朱兴山烈士的墓被亲属迁走;余下的22座坟茔,成了王文彬半个多世纪的牵挂。王文彬说:“为了革命,战士们死在这儿都不在乎,护他们的墓,我就是把命搭在这儿也不在乎。”

1949年,天降暴雨。齐腰深的雨水淹没了低洼处的两座烈士墓。水里雨里,王文彬和村民们一道,将两位烈士墓迁到地势较高的地方。近年来,一些挖沙的人瞄准了烈士墓旁的小河沿,闻讯赶到的王文彬语重心长地告诫挖沙人,河沿旁埋的可都是烈士、忠骨啊!老人的肺腑之言让挖沙人惭愧了,沙子没有挖,烈士墓地附近的一些坑洼反倒被填平了。

镌刻烈士名字的木牌被1949年的暴雨冲毁。“有的战士牺牲了连个名儿都没留下,我们有义务给他们立块碑,让我们的子孙千秋万代记住他们的流血牺牲”——2007年,耄耋之年的王文彬这样盘算着,他和村里的老哥们儿徐浦、王宝林一道合计着要为烈士墓立碑。

于是,3个老汉坐着车找到了县民政部门。面对民政部门的工作人员,王文彬倾诉着内心的焦灼和期盼:“烈士墓不能没有碑啊,村里只有我能分辨出哪位烈士埋在哪里,我都80多岁了,万一哪一天我走了,烈士墓不就成了无名烈士墓?”3位老人的真情让民政部门深深感动。在落实相关史料后,修建墓碑的工程启动了。修葺之后的烈士墓地,高大雄伟的墓碑上铭刻着战斗的经过和烈士们的事迹,碑体上“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功昭日月气壮山河”的大字震撼人心,村民们栽种的几百棵白杨树日夜陪伴着烈士们的英灵。

60多年了,王文彬隔三岔五要到烈士墓地走一走、看一看,给烈士墓拔拔草。他习惯在墓地里长久地伫立,想想那些长眠在这里的年轻的面孔,再想想今天衣食富足的生活,经常会热泪盈眶。从青年到暮年,这一片墓地去了多少次,他自己也记不清了。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