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光标“暴力慈善”引关注 被指是传统恩赐观复活
别抹着“慈善口红”到处游荡
陈光标出了一道尴尬的慈善题。社会心理在陈光标身上一直表现出迷茫心境,一方面,公众不惮以最大的善意肯定一切慈善行为;另一方面,陈光标所作所为又在一定程度上违背了公众的道德认知。
批评家朱大可先生在《抹着文化口红游荡文坛》一文中,用“文化口红”来形容某些文学中带有向主流文化思想和市场的双重献媚的倾向。该种类似的文章被称为文化消费品,不是真正纯文学。现在看,在对“陈光标式慈善”争议中,就有着抹着口红、消费慈善的迹象。很多人不是出于对慈善的关注,不是为了真正推进慈善的发展,而是一味迎合传媒,故意制造话题,在挺或批中,让自己也走到舞台中央,实现利益目的。当争议走向此时,可以说:争议越多,公众越惑,慈善越伤。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慈善家”,在社会多元的今天,不可能要求社会只有一种慈善方式。道德洁癖常能给人一种快感,但于道德本身来说,洁癖却常常高山仰止让人望而却步。慈善同样如此,目的一致的方向下,高调还是低调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志在慈善,而不是以慈善为幌,行个人不可告人之目的。特别是在争议中,不能给慈善抹上“口红”,以此来点缀生活或者牟取私利。对于陈光标来说,需要“高调慈善”或者“暴力慈善”中,证明自己不是消费慈善;而对于旁议者来说,需要在争议中,证明自己只是观点之争而非意气、功利之争。当慈善一旦被用来消费以牟取功利,那么慈善无论以哪一种方式出现,无论抹上哪一种口红,都应为我们警惕,为我们抛弃。
“消费慈善”比“暴力慈善”更值得警惕,这里引用朱大可先生的书名相劝:无论是谁,千万别“抹着慈善口红到处游荡”。
毛建国
责任编辑:金婷 |
相关新闻
- 2011-03-21晋江今年拟开展十六项慈善项目
- 2011-03-17草根“慈善家”阿里木的道德力量
- 2011-03-16福州市50家基层医院4月10日前可申请慈善医疗设备
- 2011-03-16今年“331”慈善救助工程将助学贫困高中生3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