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思想道德频道> 综合资讯 > 正文
“最苛刻捐款”触动中国捐款体制(组图)
http://wmf.fjsen.com 2011-03-09 08:52   来源:广州日报    我来说两句

和时间赛跑:

2亿捐款,6个月,9万农户

“最苛刻捐款”给基金会的执行力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考验。

全程参与项目执行的陈红涛说,确定受助对象是项目实施过程中最基础的一环,需要平衡各方面的利益关系,直接关系到合同约定的差错率能否实现,“搞不好会吃力不讨好,发钱还让农户不满意”。

他说:“我们曾在一个村做过调查。我们问一个村干部:"捐款不是每个人都能有,如果有3个人分不到钱,你该怎么办?"他的答复是:"我自己不要,再动员几个老党员不要,这样就解决了。"我们又问:"如果村里只有一半农户能得到捐款,该分给哪些人?"村干部犹豫了一阵子说:"这笔钱我宁愿不要了,会得罪人。"光一个村就已经如此复杂了,我们的钱需要分给5个省份的9万多户,难度可想而知。”

钱发给谁?基金会绞尽了脑汁。陈红涛说,项目最后能成功,主要是有体制保障及整合了各种资源。基金会首先圈定了17个项目县,项目县相关部门共同确定受灾贫困村获捐资格的优先排序,锁定受助村。

村子确定了,接下来就要排除“人”,要把“有钱人”排除在资助范围外。规定极细,工作量也极大。“凡是在村里当官的,开小卖部的,家里有孩子出国读书的,一律排除在外。村委会和村民小组提名符合条件的农户名单,再经民主讨论决定,而后进行公示,向村民公布监督举报电话,接受投诉和举报。最后组织志愿者前往项目村,对受助农户信息进行复核。多亏大学生志愿者,他们的入户核查发挥了关键作用。我们一共接到100多宗投诉,最后淘汰了约2%的农户。”陈红涛说。

工作过程中,基层干部有些郁闷。例如,个别乡镇、村组干部的亲属被排除在受益人之外。他们对项目不理解,甚至反感厌倦;觉得复杂的条件是对他们的不信任。

庞大的工作量也让一些基层干部叫苦不迭。仅以《受助农户汇总表》为例,每户信息11项,受助人数1000人的乡镇需要录入11000条数据,还不能有错误。

一般情况下,一个乡的受助农户信息,需要一名扶贫专干花2~3天的时间才能完成录入。项目规模最大的贵州省望谟县石屯镇,更是需要录入4700户的51000多条数据,信息录入工作人员却只是扶贫专干一人,工作量惊人。

以上工作都做完了,剩下就是怎么发钱的问题了。曾出现过的捐款被“截流”或“缩水”的教训,让基金会多长了个心眼。为了确保2000元“救命钱”不在发放过程中被截流,基金会决定:直接将钱打入农户的个人账户,去除任何中间环节。为此,他们给受助农户统一办理了接收资助款的专用存折。由志愿者复核农户信息时确认存折在农户手中,还要求受助农户签字确认资金已到账。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