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醒的马尾船政
这种“寸板不许下海”的历史一直持续了400多年。直到1840年鸦片战争,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击毁了清朝紧闭的大门。
一些有识之士从“天朝帝国”的美梦中醒来,开始放眼观察世界,第一个人就是林则徐。他搜罗人才,翻译外国书刊,和魏源等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平静的闽江再次风起云涌。在闽江边,肩负着民族自强的大任,一艘艘船从闽江出发,一个个时代精英相继涌现。
1866年,清政府批准了洋务派代表左宗棠的奏折,在福州马尾设立总理船政事务衙门,购买法国造船机器,设立工厂,自制蒸汽机轮船,建立学堂,聘请法国人和英国人,教授造船和驶船技术等,创建不受外国人控制的中国近代海军。不久,左宗棠调任陕甘总督,沈葆桢接任船政大臣。
这年冬天,船政主体工程马尾造船厂全面动工。花了3年时间,第一艘轮船“万年清”号下水。这是一艘兵商两用木壳轮船,也是船政制造的中国第一艘近代蒸汽船。此后的30多年里,马尾造船厂为清王朝造出了40艘舰船,占当时国内总量70%,组建了第一支海军舰队——福建海军,并为北洋、南洋两支水师配备了大量舰船和将领。
有了船,还要有一流的人才。船政创办初期,左宗棠、沈葆桢在大力引进外国人才的同时,清醒认识到培养本土科技人才的重要性,并提出“船政根本在于学”的主张。1867年,他们创设了培育造船和驾船人才的船政学堂,这是我国第一所培养造船和航海高级人才的专科学校,也是第一个引进西方自然科学和教学制度的新式学堂,还是我国第一所近代海军学校。在这里走出了严复、邓世昌、詹天佑等一大批英才,也走出了中国近代海军五分之三的军官。
1884年,马江海战打响。一支庞大的水师队伍又一次在闽江口集结,然而对比600多年前的那一次,这次的集结却显得如此匆忙。软弱的清廷面对法军的入侵,害怕主动挑起战争的罪名,放任敌军任意进出军港。在与法军的对射中,水师半小时内便全军覆灭,700多名官兵殉国。
如今在闽江江畔,还有一个昭忠祠,默悼着这些英灵,并记载着当时的屈辱,供后人参观缅怀。幸运的是,海战中,马尾造船厂虽遭到重创,却没有消亡。
1918年,船厂又一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第一架中国水上飞机从这里起飞。船厂为什么能造出飞机?民国初年,政府在船政局成立了飞机制造工程处,因为船厂有留学英美的飞机、潜艇技术人员,又有雄厚的机器制造业的资源和技术。在中国近代史上,马尾已经形成以造船为核心的产业基地。于是,船和飞机同时在这里起锚、翱翔。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1-02-28中央文明办等启动“网络游戏未成年人家长监护工程”
- 2011-02-25漳平市深化“文明交通行动计划” 宣传
- 2011-02-25深化文明创建要从人的道德提升入手
- 2011-02-25志愿者播撒爱心服务传递文明助推文明城市创建
- 2011-02-25江苏省市文明办志愿者街头劝导文明过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