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本山的小品一年不如一年?
http://wmf.fjsen.com 2011-02-09 10:29 来源:东方网
我来说两句
任何事物都有高峰低谷,这并不奇怪。但就赵氏小品而言,之所以盛极而衰,除了事物的内在规律之外,至少有两点致命的硬伤。一是远离社会的热点和民生疾苦,疏离了大众。回想早些年,不论是鞭打干群关系的“三鞭子”,还是讥讽干部公款吃喝、不办实事的“扯蛋”等,赵氏小品都不同程度地干预了生活,抨击了时弊,表现了一定的思想深度,引起了观众的共鸣与喝彩。但是,后来却走上了纯粹搞笑、逗乐的“忽悠”之路,“卖拐”也好,“卖车”也罢,都是内容苍白之作,除了赚取廉价的笑声,没留下任何有价值的东西。这种变化的轨迹,恐怕是赵本山先生曾经宣称过的“不碰政治”的直接结果。但是,像喜剧小品这类形式的文艺作品,一旦远离了社会,远离了民生,其生命也就走到了尽头。许多年来相声的穷途末路,已是前车之鉴。照着这条道走下去,赵氏小品也玩不了多久了。
二是透支了生活积累,步入了胡编乱造的歧途。赵本山先生早期的许多好作品,都能让人从中感受到黑土地上浓浓的风土人情,这完全得益于他曾经拥有的丰富的农村生活积累与感悟,与他得天独厚的农民出身有着直接的关系。诚如周恩来总理生前所言,文艺创作的规律是“厚积而薄发”。好东西的背后必定是厚厚的生活积淀。然而,在商业化了的演艺界,已经红遍大江南北的赵本山先生,身不由已、无可奈何地以近乎工业化的生产方式去“制造”文艺作品,早就透支了生活积累,掏空了生活体验,遭遇今天的尴尬实属必然。看看黑龙江电视台频频亮相的《本山快乐营》,完全是在胡编乱造,哪还有文化和艺术可言,连浅文化都谈不上,人们从中只能看到赵氏小品衰败的影子。
![]() |
![]() |
责任编辑:金婷 |
相关新闻
- 2011-01-30赵本山的“星球会议”忽悠了所有地球人?
- 2011-01-26内容不堪入目与官员"修身" 赵本山春晚笑国足
- 2011-01-26赵本山春晚嘲笑国足?
- 2011-01-13春晚拔“钉子户” 赵本山依旧笑傲江湖?
- 2010-12-19张艺谋赵本山慷慨献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