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虚拟混合现实的交流,也比原来想断就断的“虚拟关系”,复杂耗神许多。很多“切客”网友已经开始感到“签到疲惫”。玩了一段时间切客网络,有很多人选择退出:“如果每天一上网,看到的消息都是某人在某地‘签到’,感觉和面对垃圾信息没有任何不同。‘签到’上瘾,到最后不是你玩它,而是它玩你。那样的‘签到’到底有什么意义,只是证明到此一游?”
还有一些“签到”族为了积分奖励,以及虚荣心,玩起了“穿越”游戏。所谓“穿越”,就是同一时间在不同的地方“签到”,仿佛拥有多啦A梦的“任意门”一般,其实哪儿也没有去,完全是通过软件实现的足不出户走遍天下。这样的签到,更是直接将切客精神的初衷格式化。
尽管和现实有所交融,但是网络客文化的技术性,让不少人会觉得圈子里“此处有高人”。热衷整天发布信息的网民,往往会被其他人捧成“客文化”里的“意见领袖”,而更多人却因为觉得自己不是很懂技术,或者干脆就是懒惰,在大多数时候扮演的是“看客”。
不过,各类兴趣团体话题的客文化圈子结构,也成为资本猎取的目标。掘客和粉客的出现,成为售卖各种客文化注意力的枪手和推手。“一切皆是广告”,“客文化”也难逃厄运,意见领袖的宝座上,正襟危坐的很可能不过是个广告卧底。
临近年关,不少购物网站推出限时抢购的“秒杀”,令不少网友怦然心动。不过,每件“秒杀”商品的背后,几乎都有数万名网友“虎视眈眈”。为了秒杀成功,很多人自己苦守着电脑,也有人雇请“代秒客”。所谓“代秒客”,就是专业“秒杀”商品的人。他们其实就是几年前备受争议的“秒杀客”,只不过这些人更加专业,并以此为生。“代秒客”的操作流程中,可以没有普通拍客委托,看到秒杀产品,先一锅端,然后慢慢消化自己用或者转卖。据说每月赚数千元到上万元易如反掌。
文化学者分析说,网络“客文化”的交往活动中,价值的表现,在于不确定社会阶层、职业、目的的人,通过兴趣爱好的唯一纽带进行交往。而一群有共同兴趣的人,就同一话题集体围观,恰恰也是广告学中“细分市场”概念的最好样本。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1-01-28安徽建设信息工作搭建网络平台 展示文明成果
- 2011-01-28省级领导网络拜年贺词"给力" "神马""浮云"成问候语
- 2011-01-269部门继续深入开展整治网络淫秽色情信息专项行动
- 2011-01-25破解春运难题:中国民众网络找人“拼车”回家过年
- 2011-01-24网络盗版点击达5万次构成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