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重点播报 > 正文
解读中国人春节密码:回家祭祖成为部分人群信仰
http://wmf.fjsen.com 2011-01-28 08:31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我来说两句

“不能差”的祭祖

许教诗拍拍许先亮的肩膀说,“最近有啥新点子?今年咱们村得搞出新意,上个月,隔壁某村搞了一场盛大祭祖呢!”

许教诗所说的那个村,今年是“大祭”,小祭年年有,属于常规动作,大祭则隔几年一次,各村时间不同。刚刚过去的临村大祭,与上一次时隔四年。

在这里,祖先往往被神化,祭祖也与祭神难解难分。

邻村祭祀还特别制作了现场光盘,全程录下了祭祀过程。

当天,穿着古装的男女,脸上涂着脂粉,有的抬着牌匾,有的扛着“活人灯”,孩子们也打扮一新,提着花灯,一路跟着队伍游街。

游街是祭祖的前奏,长长的队伍,分成几个部分,打头的,是几十辆轿车组成的车队,车身挂着V字形的红绸带,插着五颜六色的小旗子。车队缓慢前行,所有的车都闪着双跳灯,当夜幕初降时,远远望过去,连成一排光带,照亮乡村。

那些年轻人们,有的拿着二胡,有的端着锣鼓,一边走一边敲拉,脸上涂着厚厚的脂粉。

游街过去,队伍就会走进祖祠里,跟着老人组的老人们,下跪磕头,对着祖先塑像和高烧的红烛祈福。

穿着马褂,头戴瓜皮帽的老人们,命令礼生诵读祭文,在祭文声中,全村大小,按着辈分,先后再来叩拜祖先。

祭祖结束之后,把祭品中的猪、羊肉,按参祭人数每人均得一份,叫颁胙肉。

村庄所在地有一大片工业区,生产女性内衣,在村庄和工厂之间的公路两边,随处可见高高竖起的广告牌,上面印着身材火辣的内衣模特。

平日,年轻人从工厂出来,走在这些美女之下,想的最多的,是怎么利用好仅有的闲暇时光。一位青年告诉《中国新闻周刊》,“老实说,什么祭祖啊游街啊,还要化妆,涂彩,无聊得很。”

但即便如此,村庄是老人的,是家长们的,这些稚气未脱的孩子无法拒绝参与其中。

许先亮准备了很久,他们几乎全家动员,在自己仓库里做了两根巨大的盘龙柱,挂着彩灯,他想到时候拿出去展示,和村人一起向祖宗致敬。

这个创意让许教诗连连称是。

相比而言,年龄更小的孩子,就显得欢乐很多。他们大多以班级为单位,在老师的带领下,跟着一辆改装后的锣鼓车,边游街边表演。

许教诗说,那个邻村做得确实不错,“但我们许家村,也不会差”。他带着记者去村落的学校。

如今是寒假期间,学校的礼堂和操场上,随处可见排练的队伍,那些不同年级的学生,各自为阵,恰如邻居前几日祭祖录像上那样,敲锣、拉二胡,以及敲腰鼓。

敲腰鼓的都是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在那不停地重复一个敲击动作,跳来跳去,满头大汗,但指挥的老师并没打算叫停休息,只是不停地大叫:“用力,整齐,快!”

在这大喊与蹦跳中,2011的春节开始光临。 ★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