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壹基金”能熬成婆
除了文化和道义上的意义,壹基金的变身,还能从机制上搅动公募基金的一潭静水。中国现有的公募基金会,有的仿佛成了政府外派的筹款机构。据调查,汶川地震募得的760亿救灾款,有大半进入了政府的财政专户。官办的基金会与政府方面携手办事,似乎顺理成章。结果,不少善款的去向,便由政府全权调拨,甚至替代了原本政府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也在很大程度上损害了慈善事业的公信力。我们期待,壹基金这条鲇鱼的民间身份,能够激活公募基金的公益力量,廓清慈善行为与政府责任的界线,通过自己与官方色彩公募基金有所区别的运行模式,让爱心落地,让善款用到最该用的地方。
但是,也要谨防对壹基金熬成婆的叫好声过于强烈,仿佛唯有戴上“公募”的帽子才有前途。那么,本已步履维艰的非公募基金的生存空间,又将被无形中大大压缩。
在美国,非公募基金才是慈善基金的主体。而在中国,非公募基金一直受多方掣肘。比如,李连杰的壹基金就一直无法获得独立名分,只能长期挂靠在中国红十字会名下。因为,基金会登记注册非要挂靠一个业务主管单位,才有资格在民政部门登记。这些主管单位又基本是政府部门或政府授权的组织,于是,非公募基金只能被迫当儿子或孙子,才能取得合法身份。这不仅妨害了非公募基金的民间化立场,也抬高了其准入门坎,限制了相关慈善组织的发展壮大。
壹基金从呱呱坠地、被迫认亲到熬成婆婆的曲折故事,或者可以提醒中国开始从政策层面以及制度层面郑重关注民间慈善力量的合法生存与发展。
毕竟,民间的力量,才是真正的慈善之源。期待更多的慈善机构,不必认亲、不必煎熬,就可以堂皇地、顺理成章地成为慈眉善目的“婆婆”。(李泓冰)
![]() |
![]() |
责任编辑:金婷 |
相关新闻
- 2011-01-12壹基金转型公募基金会 "试水"社会慈善管理体制改革
- 2011-01-12深圳壹基金成立 获合法公募基金身份
- 2010-09-15李连杰要中断壹基金有苦衷
- 2010-08-06每人每月捐1元 漳浦网友自建“壹基金”资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