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有多少“壹基金”能熬成婆
壹基金从呱呱坠地、被迫认亲到熬成婆婆的曲折故事,或者可以提醒中国开始从政策层面以及制度层面郑重关注民间慈善力量的合法生存与发展。毕竟,民间的力量,才是真正的慈善之源。
在中国,还处于学步状态的慈善事业,是国人的一根敏感神经。近来,壹基金的新闻,又一次拨动了这根神经,不过这一次不是带着悲酸,而是带着一丝小心翼翼的欣悦。
壹基金近些年的慈善之路,曾借着李连杰的名气愈行愈远。不久前,人们才知道了壹基金表面风光而内里艰难,几乎要有中断之危。而今,央视评论用“多年的媳妇熬成婆”来形容壹基金的咸鱼翻生——获得了公募基金“身份证”,不但有资格向公众公开募捐,更拥有独立账户。
这是有改革开放梦工场之谓的深圳,探向慈善领域的一只变革气球,让一个原本是政府色彩的慈善机构占主导地位的公募基金,终于开始在一个非省市区级的地方,向民间慈善机构敞开大门。壹基金这条“鲇鱼”,能给稚嫩却又复杂、时不时会让公众顾虑重重的中国慈善事业带来什么?
有人说,壹基金熬出头了,甚至将之评价为2010年公民社会发展的最大亮色——普通人一元一元地参与,才是公募的要义。虽然这与央视赈灾舞台上企业家动辄成百上千万的捐赠从数量上无法相提并论,但这一类企业的捐赠,因为过度高调,颇有“广告秀”及“被捐赠”之嫌。平头百姓针头线脑的捐赠,相对来说,则更平实更广泛也就更可持续。由政府出头给后者发放身份证,鼓励民间慈善行为,对中国慈善文化是一种正面的促成,令人欣慰。
![]() |
![]() |
责任编辑:金婷 |
相关新闻
- 2011-01-12壹基金转型公募基金会 "试水"社会慈善管理体制改革
- 2011-01-12深圳壹基金成立 获合法公募基金身份
- 2010-09-15李连杰要中断壹基金有苦衷
- 2010-08-06每人每月捐1元 漳浦网友自建“壹基金”资助贫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