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重点播报 > 正文
老了没人要? 35岁成职场"生死线" 年龄限制引热议
http://wmf.fjsen.com 2011-01-12 09:07   来源:重庆商报    我来说两句

后悔读研 超过教师年龄限制

35岁的吴芳(化名),曾经是垫江一中学的自聘教师,教了5年高中。为了提高自己,吴芳考了研究生,去年,从一重点师范大学毕业。“我有点后悔当初考研了,现在,几乎所有的教师招聘都限定了年龄。”吴芳表示,自己想继续当老师,却一直没有找到合适的工作。

吴芳表示,自己的职业素养已经比大学毕业的时候有了很大的提高,“我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招聘教师还要年龄限制。为师者,能者居之,不关乎年纪大小。我才35岁,难道就不能教书了吗?”吴芳认为,应该取消这条极其不合理的限制。“希望能给我们这样在教育战线上奋斗过,又在学术道路上有所追求的人一个机会。”记者调查发现, 年龄的限制,让一些想再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教师只能安于现状。

专家说法

“35岁界线”造成极大浪费

重庆工商大学校长王崇举表示,对于“35岁现象”,已经关注很久了,“这肯定是不合理的”。王崇举认为,一般来讲,35岁左右的人有相当的工作经验,忠诚度较高,家庭稳定,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35岁不应该是个坎,企业的发展还是应“以人为本”,而不是以“年龄”为本。以前,有的企业可能会考虑,年纪较大的人能做贡献的时间比年轻人短,会成为企业的一个负担,但现在社会养老制度已经比较完善,不应该因为年纪而放弃可用的人才。

“现在,不少大学生、年轻人在找工作时,会因为缺少工作经验而碰壁,而有经验的年长者,却因为年龄问题被拒之门外。这似乎形成了一个求职怪圈,让人无所适从。”王崇举表示,造成这种现象,主要是用人单位对自己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没有进行认真的分析调查,才会设置不合理的“硬件”指标。

他认为,企业招聘时,首先应该根据职位来设置条件。一些销售、IT等行业需要有活力的年轻人无可厚非,可以为年轻人提供锻炼的机会,但选择人才应该用人所长,因人而异,如果把“35岁以下”用作招工“硬件”,剥夺了相当一部分人的工作机会和就业权利,是一种人力资源的极大浪费,也是对人的不尊重。社会应该为大龄求职者创造一定的条件,让他们充分施展才华、发挥优势,也能为企业带来客观的效益。同时,他还强调,品德和能力是人才的两个重要方面,二者缺一不可,不能只看“硬件”指标,而忽视对人性格品行的考察。

在渝中区一机关单位负责人事工作的李女士也认为,新进入单位的年轻人和30岁左右年龄稍长的人,在工作能力上没有太大的差别,而年纪稍长的人为人处事更成熟,责任心更强。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