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港区持续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近年来,泉港区在文明创建中,提出“用文化提升人的素质、用文化推动乡风文明、用文化促进社会和谐”,采取“政府主导、民间联动、项目带动、打造品牌”的运作模式,大力实施文化保护和创新工程,有力推进了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1.网络全面覆盖,基层文化“舒筋活血”。把区、镇、村三级文化网络建设作为“民生工程”,不断加大基层文化阵地建设力度。近两年来,先后新建了200多个(处)农家书屋、文化广场、体育健身工程,实现“区有文化馆、镇有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动场所”。全面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农村数字电影放映、数字电视平移等文化惠民工程。在“输血”的同时,泉港区下大力气培育基层文化建设“造血”功能。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建立文艺人才队伍数据库,采取政府引导、民间推动、社会联动方式,活跃基层文化。与福建艺术职业学院联合开办首届音乐表演 (北管方向) 五年制高职大专班,经常举办行政村(居)文化协管员学习培训活动,组建了泉港艺术团、泉港北管乐团和七星灯、打正鼓、舞龙队三支民俗文化队伍,并引导成立60多家民间职业演出团体,每年演出将近1万场。
2.激发主体参与,文明创建吹响“集结号”。在充分尊重民意的前提下,稳步推进宗族祠堂、民间庙堂、废旧礼堂“三堂”改造,将基层群众传统聚集休闲场所改造成“文明学堂”。积极推广“民办公助”文化发展方式,引导社会力量以兴办文化俱乐部、赞助活动、免费提供设施等形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建设。广泛开展乡风文明“五小”创建活动,深入到家庭以及乡村每个角落,引导群众将戏台、小广场变成文体活动小阵地,房前屋后建成小绿地, 鼓励家家户户设置学习求知小书屋。今年,结合纪念建区十周年,发动群众举办群众文艺汇演、第二届合唱节暨“大干150天,谱写泉港新篇章”歌咏比赛、万人环城跑等系列活动。
3.培育“草根”品牌,创业新城遍开“和谐花”。通过评选区级文化示范户、设立“泉港文艺奖”、举办“文艺新人大赛”、征集“泉港之歌”原创歌曲等一系列激励机制,鼓励文艺精品创作,培育泉港人文精神,形成了峰尾镇“圭峰之春”文艺节、虎石自然村“逗新娘”、东张村老人运动会等文化特色。“泉港之夏”文艺巡演每年深入乡村、企业、军营慰问演出60多场,已成为流动的“民心舞台”,被群众亲切称为泉港的“同一首歌”。同时,注重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心打造北管、圭峰古船模两个传统文化品牌。泉港北管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山腰街道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闽南戏曲)之乡”,锦祥社区被授予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示范点,后龙镇土坑村被授予省级历史文化名村。(泉港区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