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边修车不等于差钱
很多人都猜想90多岁的老人还在外边修车,一定是家里条件很差。不过王老却丝毫不在乎,其实自己的退休金一个月1000多元,足够花了。女儿家里条件也不错,他可以说一点儿也不缺钱。可他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不闲着,忙忙叨叨是最快乐的。
王老说,他干这行是自然而然的,是自己的选择。没退休的时候,他在沈阳市原无线电一厂上班,做一名模具技工。由于业务精通,他被单位调到辽阳轴承厂,一直到64岁才正式退休。退休之后的王老回到了沈阳,此时老伴已经患病去世多年了,两个女儿一个儿子家庭条件都不错,纷纷表示想让爸爸过一个安定的晚年。然而老人最终做了一个全家人都反对的决定,就是到马路边修车。
“我是个闲不住的人,忙忙活活的啥毛病没有,一在家呆着,哪儿都不舒服。我修车不为钱,发挥点儿余热,还可以天天看见老邻居。”支撑老人30余年路边修车事业的原动力居然如此单纯。 环路司机都认识他
于是,1980年,北二马路和同泽北街的交会处,多了一个修车摊,多了一位年近7旬的老人,多了一个充满了温馨和亲情的角落。修车摊每天人来人往,打气儿的、补车胎的、装车链的、忙得老头不亦乐乎。问路的、唠嗑的、说笑的,都时刻让王老觉得一天的生活幸福而充实。
可每天欢笑畅谈的背后,很少有人知道一个90多岁本应在家颐养天年的老人,却每天也出现在繁忙的公交车站,没有特殊的待遇,一个人安静地在队伍里排队等车,30年如一日。老人告诉记者,他喜欢坐环路,因为环路的台阶比较低,他可以相对容易登上车。30年了,所有的环路司机都认识他,都会动员车上的乘客给他让座,所以每天一个小时的车程老人并不觉得辛苦。
老人已经搬家了,为什么非要在这里修车呢,在家附近不行么?老人笑了,“我修车就是为了每天能看见这帮老邻居,跟他们唠唠家常,我就高兴了。另外北二马路这片儿是我以前住的地方,我对这个地方有感情。”就这样,30年来,夏天每天不到6时,冬天每天不到7时,老人会准时出门。直到晚上七八点钟才回家。
也许老人与修车摊之间多了一种默契,与周围整个环境之间,多了一份守候。每天走北二马路的骑车人,习惯了每天路边看见一个修车老头,这个繁忙的十字路口,也渐渐离不开这个温馨的修车摊。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0-11-24民众幸福不应与官员福祉相对立
- 2010-10-27三万花博志愿者老中青都有 不分老小要散播幸福
- 2010-10-21刘云山:大力弘扬助人为乐、奉献为荣的幸福观
- 2010-10-11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评选活动启动 福厦成为候选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