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上最后一个吃“皇粮”的人
从杭州乘车到舟山,再乘船到嵊泗,再转船到壁下,记者终于登上了东海深处的壁下岛,沿着崎岖的山道,攀援到设在小岛山岗顶上的卫生站。
眼前的卫生站,不足10平方米的小房子里摆着2个药柜,由于年久失修,木头早已泛黄;诊室案头摆着1个大木算盘,1本眼耳口鼻科的医书,还有5本厚厚的居民个人健康档案;出诊用的红十字药箱已斑驳破旧。
瘦小、黝黑、两鬓飞霜的钟杏菊憨厚地笑着,脸上满是慈祥。
钟杏菊1954年出生在壁下岛上的一户渔家,幼年时母亲患急性肺炎,因岛上医疗条件太差不治身亡。丧母之痛锥心刻骨,从此小杏菊矢志学医。1974年,壁下乡推荐钟杏菊上师范学校,她再三恳求,如愿入舟山卫校读书。毕业后,钟杏菊主动要求到壁下乡卫生院工作。在县医院10个月进修期满,老院长欲挽留她在县医院工作,她却毅然回到孤岛工作。
上世纪70年代末,壁下公社医院所在的壁下岛,常住居民有350多户,1250多人。她因业务出色很快担任了主持工作的副院长,手下仅两个兵。渔汛时节,万余渔民齐集,负担重,责任大,而公社医院经费紧缺,连常用药品也无法配备。钟杏菊把家里所有存款全部拿出来,用筹集到的3000元,配置了常用必备药品,保证了渔民的基本用药。2004年壁下卫生院建制撤销,卫生院居然还留下近8万元的积蓄,全部上缴。
壁下岛缺淡水,平时饮用靠井水和经沙子过滤后的雨水;照明则靠自己发电,限时供电;岛上无法种植农作物,也没有菜场,生活必需品都要到岛外集市补给,从岛上去最近的集市要乘3个小时船,而且每天只有一趟。
壁下社区主任谢庆法说:“壁下岛地无三尺平,在岛上除了步行其他交通工具都没法用。遇风浪常常十天半月出不了岛,吃的用的都成问题,一旦生病要上县城医院那就更难了。”
上世纪80年代初,一个渔民海上作业时摔伤,因医疗条件太简陋,钟杏菊眼看着伤者死去。此事给钟杏菊打击很大,小岛缺医少药的现实急需改变。
钟杏菊刚来壁下岛时,岛上还有1000多村民,逢上渔业捕捞高峰期,外地的渔民也会过来打渔。那时候卫生站最多时有7位驻岛医生,要为小岛居民和在附近渔场作业的上万渔民提供服务。而现在,常住岛上的只剩下百来人,禁渔期时人最多,也就两三百人。这些小岛居民,60岁以上的占半数。
驻岛医生都不安心。一位驻岛青年女医生说:“如果让我回家,不管是九级风、十级风都不怕,只要有船让我走。休完假,回壁下时只想抱着妈妈哭,不想来。”
其实钟杏菊的编制1995年就已调到嵊泗县妇保所,只要她想走,只要提出来就能离开,但她却选择了坚守。
2004年3月,壁下卫生站撤并入嵊山中心卫生院。最后一位战友——与钟杏菊相伴共事25年的李静菊也调走了。小岛上的学校、粮站、供销社、信用社、邮电所等县属单位均已撤离,连政府机构都已不常驻。钟杏菊是壁下岛上最后一个吃“皇粮”的人。
![]() |
![]() |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0-11-18在感动中互相温暖互相激励 “身边的感动”百期回顾
- 2010-11-10母亲“绣画救子”感动众人 社会各界争献爱心
- 2010-10-29感动! 风雨12年 弟弟推着姐姐去上学
- 2010-10-29(身边的感动)陈继明 省里来的扶贫队长
- 2010-10-29女孩世博会捡到相机被全家福感动 发帖找到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