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福州是“温馨闽都,有福之州”。为何“温馨”?因为福州的人情味、文化味;为何“有福”?因为福州的山水、温泉与宜居。如何让福州人文优势的软环境与山水宜居的硬环境相结合,创建一座文明宜居的城市呢?近年来,福州充分挖掘与发挥人文底蕴优势,通过以文化人、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养这一独创性的路径,全力提升城市文明水平,促进文明共享,实现了创建文明城市的时代性跨越。
福州,这座历史文化名城在浓厚人文色彩的装扮下,正成为海峡西岸的一座文明新城。
文明创建的“福州优势”
——解读人文基因,弘扬闽都文化
一条闽江,孕育了福州的山山水水;一条文脉,传承了千年的闽都文化。
作为一座有着2200多年历史、人文积淀深厚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榕城福州可谓“古意盎然”。这里光市级以上的文物重点单位就有200多处,其中国家级4处,省级44处。
“三坊七巷”是福州城市精神的发源地,也是福州历史文化大观园。2006年起,福州市投入40亿元,按照“修旧如旧,保持总体坊巷格局、风格、风貌不变”原则对其全面修复。2010年6月,“三坊七巷”以得票最多荣登“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榜首。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城市历史文化的结晶。福州市先后投入3亿多元保护经费,将传统表演艺术等六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保护范围。脱胎漆器、闽剧、评话、伬唱、十番音乐、寿山石雕等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数量居全国省会城市前茅。
在文明城市创建过程中,福州市特别注重把丰富的传统节俗文化资源与现代文明有机结合起来,市民的文明素质在“古节新过”活动中不断提升。
“拗九节”是福州独有的传统节日,农历正月廿九这一天,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送甜粥孝敬父母。2005年起,福州市给这个传统节日注入现代文明要求,鼓励晚辈陪老人进行一次体检、看一场文艺演出、逛一次公园等。几年来,每到农历正月廿九,“满城尽送拗九粥”已经成为福州社区和市民的自觉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