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文明要讯
  • 道德建设
  • 文明创建
  • 志愿服务
  • 未成年人
  • 我们的节日
  • 人文福建
  • 文明网校
  • 域外文明
  • 公共文化服务校园行
  • 来稿选登
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要讯频道> 福建精神文明建设
[2010年第21期]《动态与研究》
http://wmf.fjsen.com  2010-11-11 09:55:53 来源:福建省文明办
【字号 大 中 小】 【打印】 【关闭】
    

〔经验做法〕 

闽清县以文化建设为抓手 培育文明乡风

 

闽清县从2007年开始,连续三年在全县农村开展以推进乡村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为重点的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年活动,以发展农村文化为切入点,提升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实效。

一、建设乡村文化阵地,满足群众求知求乐的文化需求

针对全县农村文化建设中存在的基础设施和文化队伍建设相对滞后,投入不足,文化活动形式比较单一等问题,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全县乡村文化、企业文化、家庭文化建设,满是群众求知求乐的文化需求。一是培育农村“文化样榜”。按照“培育典型、示范引导、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全县培育了60个示范点,其中50个村、10个企业,并先后8次召开农村和谐文化建设工作现场会、经验交流会以及专题汇报会,不断推进和深化农村文化建设工作。二是建设乡村文化阵地。县财政投入160万元对白樟、云龙、池园等8个乡镇文化站进行改造建设,投入260多万元,建设国家、省、市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85处,县级全民健身路径点44个。池园镇井后村还建成全县首个村级休闲娱乐广场。三是培养农民“文化习惯”。以县瓷乡艺术团和闽剧票友为龙头,组织乡镇文艺骨干,村组织文化农业户组成三级宣传文化网络队伍,开展“乡村激情广场”大家唱、健身舞、农民合唱团等文化活动,全县从城区至乡村有100多个文化广场,数万名群众参与跳健身舞等活动。上莲乡卑溪村还组建了1个40多人的农民合唱团,几年来,每周六晚上风雨无阻集中村部练歌。四是树立乡村“文化典型”。表彰了一批文化建设先进村、先进企业和一批先进文化站长、图书馆长及文艺创作、文艺宣传、组织开展广场文化活动先进个人;同时还表彰了一批乡村优秀文化协管员和乡村(企业)“读书明星”。

二、开展乡土歌曲创作演唱,营造热爱家乡、奋发向上的浓厚氛围

几年来,闽清县积极发挥音乐在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作用,用歌词表达人们对家乡的热爱,用歌声振奋人们的精神。一是开展镇歌、村歌的创作演唱。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每个乡镇都有一首乡镇歌曲,如:坂东镇《美丽的六都洋》、梅溪镇《青青的橄榄树》、白樟镇《魅力白樟》、雄江镇《沸腾的雄江》等等。二是开展厂歌、校歌的创作演唱。目前已经有一部分企业、学校有厂歌、校歌,如:豪业陶瓷有限公司厂歌《豪情万丈向明朝》、金陶瓷业有限公司厂歌《金色的希望》等。三是开展县歌的创作演唱。邀请了11名省级词曲作家到闽清采风,创作了《魅力闽清》、《千年红梅》等9首富有县域特色的歌,并印发到基层让群众传唱,举办了乡土歌曲专场演唱晚会。

三、挖掘“文化三宝”,改变农村旧习俗,树立文明新风尚

为提升闽清文化品位,2009年2月,县委决定振兴以孔庙文化、礼乐文化、祠堂文化为主体的闽清“文化三宝”,成立了“闽清县振兴‘文化三宝’委员会”及相关工作小组,设立了“闽清县发展传统文化促进会”,向社会各界募集资金,专款用于传统文化的建设。一是保护孔庙文化。恢复文庙部分功能,塑造孔子及诸子圣贤雕像,供奉闽清历代先贤,勒石记载当代有成学子姓名,旌表有为人士。2009年9月28日孔子诞辰纪念日举办了孔子文化节,组织中小学生祭拜孔子,在孔庙举行地方戏剧、古典音乐、民俗歌舞演出活动,举办书画作品、工艺精品、历史文物、旅游商品展,邀请知名学者在孔庙讲学,举办国学班、礼仪班、国画班、传统技艺班。二是挖掘礼乐文化。陈祥道著有《礼书》150卷,其胞弟陈旸著有《乐书》200卷。《礼书》、《乐书》已经被国家文化部列为自先秦以来第一批国家珍贵文物古籍,其《乐书》为中国历史乃至世界历史上第一部音乐百科全书。礼乐文化以整修后的陈祥道、陈旸纪念馆为平台,重塑二陈白玉雕塑像,设置展厅介绍陈氏兄弟礼乐著作成就、生平故事传说、书法墨迹、故里集锦等。购置编种等古典乐器,组建梅邑古乐队,聘请知名学者根据陈旸音乐理论与闽清民间流传音乐整理改编创作了《梅邑古乐》曲,编排了伴奏的古典舞蹈,组织了编钟乐舞首演,再现了中国古代的雅乐优舞,向公众展示了传统礼乐的魅力。三是革新祠堂文化。全县现有姓氏祠堂156座,且大部分保留完好。该县因势利导,弘扬新时代的祠堂文化,让先进的文化走进祠堂。2009年9月,在坂东刘氏祠堂举行了规模宏大的全县先进文化进祠堂启动仪式,积极推进图书进祠堂、书画和器乐培训、交谊舞、健身舞等群众性文化活动,使祠堂在新时代焕发新光彩。同时还利用宗亲在祠堂开展海外乡亲联谊活动,把建筑完美保存较好的祠堂辟为旅游景点,展示不同年代的建筑风格、楹联文化、书画艺术、传统民俗、族谱特色等,发展乡村旅游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闽清县文明办)


上一页 [1] [...] [4] [5] [6] [7] [8] [...] [16] 下一页 显示全文

责任编辑:徐嵘
  • 文明委成员单位
  • 文明行业
  • 地方文明网站
  • 福建新闻网站
福建省政府福建人大网福建省政协网省委统战部福建网信网福建省委编办福建省直机关工会工委福建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福建省公安厅福建省民政厅福建省司法厅福建省财政厅福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福建省生态环境厅福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福建省广播电视局福建省体育局福建省总工会福建共青团福建省妇女联合会福建省科学技术协会福建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福建文艺网福建省残疾人联合会福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
省烟草专卖局福建广电网络集团省食药监局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卫健委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税务局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气象局省烟草专卖局海峡出版发行集团省工商银行省农业银行兴业银行人保财险福建分公司中国人寿保险福建分公司省移动公司省联通公司省电力公司省邮政公司
福州文明网厦门文明网漳州文明网泉州文明网三明文明网莆田文明网南平文明之光龙岩文明网宁德文明网平潭文明网
东南网福州新闻网厦门网泉州网漳州新闻网宁德网
  • 关于文明风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中共福建省委文明办主办
东南网承办
文明风网 版权所有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05022042号) 闽新备 20060504号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闽)字第0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