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重点播报 > 正文
中国部分富豪不愿捐款 担心财务透明致原罪曝光
http://wmf.fjsen.com 2010-09-21 08:34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我来说两句

“不参加慈善晚宴,也是一种成熟的表现”

对于巴、盖的慈善方式,据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企业家表示,不赞同者并不少。一位企业家无奈地说:“捐了就是好,不捐就是没有慈善心和责任感”,这种“非白即黑”的判断,将富人的捐助行为抬高到了公众形象与道德水平的判断上,舆论压力让富人失语。

“人是有感情的,我考虑还是会把我的财富留给我的子女,因为这个世界是公平的,我们的付出换来了回报,当然也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安排好财富。”46岁的国内富豪阿文(化名)坦言,不会选择“裸捐”,而是以自己的方式来做慈善。据其介绍,到目前为止,他做慈善的花费达1000多万元,包括资助20多个贫困山区的孩子从小学到大学毕业的全部学费和生活费,但自始至终,阿文都没有借助慈善机构,而是采用直接帮扶。阿文说,一方面,他抚养的这些孩子就像自己的儿女,在帮扶过程中,他看到孩子们的成长感到很欣慰;另一方面,因为对慈善机构的内部运作并不了解,所以他宁愿自己多花点精力,亲自把钱交给需要帮助的人和花在需要帮扶的事上。

李本公:要培育更多的中国慈善家,首先需要全社会树立起客观积极的社会舆论,去尊重那些合法致富的人,褒奖他们的慈善行为。对于企业家,捐多捐少都是一份爱心,都应同样受到尊重。不要苛求富豪参与慈善的行为,不要刻意地以甲的捐赠额度去要求乙,不要把甲和乙的捐赠数列到一起去比拼。总之,对捐赠者要宽容、理解和鼓励,只有这样,才会使“勿以善小而不为”的优良传统不断发扬下去,才会营造一个和谐宽松的捐赠行善环境。

我们的慈善家们也应欣然、勇敢地接受社会的赞誉。比如被称为“中国首善”的陈光标,大张旗鼓地行善,高调受奖,心安理得,这也是他慈善追求的一种特有方式,慈善环境应当崇尚多层次、多形式、多理念,只有这样全社会才会形成一个行善光荣的氛围。

彭建梅:对于盖茨和巴菲特的慈善晚宴,参不参加都不代表什么。盖茨和巴菲特是全球企业家的偶像,中国企业家有机会和他们交流慈善,这是一件好事。如果不参加,也表明中国企业家有自己的想法,也是一种成熟的表现。

中国企业家是一个受尊重的群体。他们创业的艰难是一般人体会不到的,所以媒体和政府都应该给他们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而不是去随意指责他们。这个时代是个多元价值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至于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捐,这是个人行为。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