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热心服务,优化“济困助学”帮扶质量
在乡党委的组织下,“济困助学”基金会的同志热心服务,把好事办好,获得广大学子的好评。
(一)健全机制,分工到人。基金会由乡党委书记任顾问、退休教师、乡关工委副主任黄圣池任会长,由乡分管教育的领导、较有威望的老同志及中小学校长组成基金理事会,理事会下设办公室、财务室,办公室负责宣传、收集信息、建卡立制、联络等工作,财务室负责资金筹集、发放等工作。在两年多的工作中,不断健全基金会工作机制。2006年初,基金会将借款条件、程序和所需材料整理成文下发到各村,为今后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全面了解,及时支助。一是明确基金会的支助方式。从基金会当前资金不多和鼓励大学生毕业后自食其力、热心回报基金会,扩大资金总额的目的出发,基金会采用低息借款的形式支助大学生,利息按月息千分之二计算。原则上每学年借出总金额控制在5万元左右,每人每学年借款额度为2000-5000元,家庭困难的学生可借款2000元,家庭失去双亲的学生每学年可向基金会借款2000-5000元,受助的大学生在毕业就业2年后还清所借金额。二是全面了解,确定支助对象。每年8月初向全乡各村了解考上本二以上院校的大学生情况,了解其中的困难大学生。在初步确定对象后,由他们写支助申请书,根据申请书情况,组织基金会人员进村入户全面了解,形成书面材料,统一在基金会理事会上研究确定支助对象,会后将支助对象情况公示一星期,没有疑义后正式确定支助对象。三是及时发放支助款。在正式确定支助对象后,经理事会研究,确定支助金额,及时办理借款手续,将支助款发放到位。
(三)关注学生,延伸帮扶。发放借款不是工作的最终目的,我们的根本目的是帮助这些困难学生较好地完成学业,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人才。为此,乡关工委主要从两方面延伸帮扶工作,为培养他们成才服务。一是给受支助的学生写信,通过写信了解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信发出去之后,陆续收到他们的回信,诚恳地向我们汇报在校情况,让我们对他们的学习、生活情况有较全面的了解。二是召开座谈会,了解他们的成长情况。没,每一年8月份,都召开了一年一度的受助返乡大学生座谈会,会上各大学生汇报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交流各自对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个人见解和自己的理想。他们纷纷表示,要在学校努力学习,多掌握本领,不辜负社会和家乡的期望,早日回报社会。其中有一位罗祥双同学说:“滴水之恩,以涌泉相报。今天济困助学基金会支助我上学,我一定会记得这份恩情,是这笔钱让我走进校园,让我懂得外面的世界。我会比别人更加珍惜这样的机会,四年后,我的收获一定是沉甸甸的。”
责任编辑:陈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