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第17期
(总第144期)
福建省文明办 2010年8月20日
目 录
〔领导讲话〕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马照南:
突出“五个着力” 实现文明创建工作的新跨越
----在部分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重要活动〕
我省召开各设区市文明办主任会议
〔主任论坛〕
三明市文明办主任杨华泰:
深化三项创建品牌建设 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水平
〔创建思考〕
力求“五个突破”深化文明创建 服务马尾新区发展
〔经验做法〕
着眼长远 注重常态 不断推进厦门文明城市长效机制建设
〔专项活动〕
浪漫的七夕,演绎永恒的主题
----我省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活动情况综述
〔情况交流〕
湖里区“一抓二促三携手”深化文明城区创建工作
台江区落实民生工程 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工作动态〕
厦门市开展文明施工专项整治行动
邵武市制定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考评奖惩办法
城厢区着力整治卫生环境迎接省运会
涵江区文明单位帮扶农村中小学校建设“绿色网室”
〔简讯〕
省直机关广泛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
莆田市加强城区绿化迎“省运”
晋江市评选十佳文明网站、十佳文明网吧
鼓楼区加大文明创建宣传力度
武平县实施闽粤赣边客家生态文化城项目建设
新罗区启动第三轮城乡共建活动
安溪县财政每年拨出60万专款资助贫困大学生
莆仙戏加演现代文明小戏活动新闻在央视播出
梅列区“中国好人榜”人物庄彩男事迹在央视播出
〔领导讲话〕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马照南:
突出“五个着力” 实现文明创建工作的新跨越
----在部分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
精神文明建设是福建跨越发展和海西建设的精神支撑和重要保证,也是福建跨越发展的重要内容。中宣部和中央文明办的领导同志对福建精神文明建设高度重视,希望我们做好“三个示范”,这既是肯定、期望,又是更高要求。省委对精神文明建设多次强调,直接领导,这次省委确定大干150天,打好五大战役,就有城市建设战役,对加快城市建设和发展提出明确要求。我们要以跨越发展的标准科学谋划,主动担当,有为有效。当前,我们要把迎接全国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作为机遇,作为挑战,作为动力,推动群众性创建做深做实、升温升级。
一、着力示范,重在跨越。争创“三个示范”,要求我们的工作要做出全国先进水平,有先进性才有示范性。省委八届九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福建省委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 推动福建跨越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出了我省跨越发展的动员令。精神文明创建要紧紧围绕省委的决策部署,为福建跨越发展提供有效服务。要跨越,首先思想上要跨越,境界上要跨越,胸襟上要跨越,措施、方法、标准要求等都要体现跨越的要求。要在服务跨越发展中交出满意的答卷,提高标准,严格要求,不断提高工作的层次和水平,推动精神文明建设、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成为全国示范,实现精神文明创建自身的跨越。
二、着力为民,重在参与。为民创建、创建为民、让群众共享创建成果是精神文明创建的目的。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的各项指标反映了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回应了人民群众的心声与需要,体现了社会的文明进步,实际上也是对党委政府工作满意度的调查和评价。各设区市委、市政府要借鉴“厦门点评制”的成功经验,把创建工作真正当作“一把手工程”来做,书记、市长亲自抓、亲自评、亲自督。要广泛宣传发动,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参与创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真正做到“为群众着想,为群众办事,让群众参与,请群众监督,使群众满意”,充分体现创建活动强有力的号召力,提高入户调查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三、着力管理,重在细节。任何社会都需要管理,文明创建严格意义上讲就是一种管理。管理的重点已经十分明确,就是按照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体系中的硬指标加强管理。这些硬指标都是各级各部门服务发展、服务民生的重要职责,都是日常正在做的工作,涉及公共环境、公共秩序、公共管理等方方面面。要进一步加强公共生活领域的管理,尤其要在细节上下功夫,在细微之处见精神出成效,针对存在的管理漏洞和薄弱环节,比如背街小巷、环境卫生、网吧等问题,狠狠地抓,一天不放松地抓,抓细抓实,抓深抓透,切实解决问题。要认真对照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体系中的硬指标,逐条逐项审视我们的工作,认真梳理、寻找差距,剖析原因、逐一改进,攻艰克难、务求实效,推动文明创建工作实现新的突破、新的提升。
四、着力长远,重在机制。文明创建是群众对生活质量一种新的要求、新的期盼,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是文明创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抓文明创建应当着力长远,重在机制,充分发挥机制的作用。如果仅仅是为了应付一年一次的测评,临时抱佛脚,为了创建而创建,那么不但与精神文明创建的根本目的和宗旨背道而驰,而且肯定搞不好,即使一年测评能取得好成绩,也不可能年年都取得好成绩。唐国忠部长要求,文明创建要用跨越的精神和要求来抓,要不断建立健全文明创建动态监测机制、分工督导机制和行业服务巡查制度,推动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厦门市的经验好就好在建立了长效机制,实就实在常抓不懈,新就新在推出了点评制,为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亲自督查提供了抓手。各地要充分发挥文明创建各项机制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各部门的职责,进一步发挥文明办的组织协调和效能办的效能督查作用,推动文明创建工作长远发展。
五、着力联动,重在氛围。文明创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虽然各有关部门在创建工作中都有各自的明确责任,但加强联动互动,形成合力,共同营造良好氛围至关重要。联动包括省市联动、部门联动、军地联动、文明单位联动、志愿者联动等,接受全国公共文明指数测评的五个市也要联动,相互沟通交流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推进创建的进程,共同提升创建的水平。良好的氛围是群众性创建活动深入开展的重要基础。要针对入户调查的特点,对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内容等需要群众了解的知识,通过广播、电视、报纸、网络、标语等形式,加大舆论宣传力度,提高群众对创建活动的认同和热爱,对所生活城市的融入和共鸣,推动可贵的责任意识和可敬的公益精神在更大范围传播,为更好地迎接公共文明指数测评夯实群众基础。衷心希望各地以全国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为契机,扎实做好公共生活领域的各项文明创建工作,希望厦门市在今年的测评中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希望福州、漳州、泉州、三明市都比去年有新的提高。
〔重要活动〕
我省召开各设区市文明办主任会议
为贯彻落实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精神, 8月15-16日,我省在武夷山市召开各设区文明办主任会议。会议传达了近期中央文明办等部门开展的“做文明有礼的中国人”网上签名活动有关精神和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唐国忠在全省宣传部长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对上半年工作进行了总结回顾,对下半年工作进行了部署安排。
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马照南肯定了我省上半年的工作亮点,深入分析了当前形势,对做好下半年全省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他指出,文明创建要自觉与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党的建设融为一体,要坚持不懈地做好环境卫生、秩序整洁等事关“脸面”的常规工作,福州、厦门、泉州、莆田等地要重点抓好福厦高速铁路沿线的环境整治工作,尽快解责成有关部门解决生活垃圾和农用肥料的露天堆放、破旧房没有拆整等问题。
他强调,文明创建工作要善于借助高层来推动,认真落实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创建机制,真正做到主官主责抓;要克服自满懈怠不良倾向,提高创建标准,强化日常管理。针对城市广告发布不够规范、品质参差不齐、乱贴乱挂、破损破旧等现象,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整改,不断提高城市文明创建的品位;要加大文明创建典型培育和宣传力度,做深、做实富有特色创建活动,提高品牌影响力和辐射力;要提高站位,善于谋划,充分发挥好各级文明办综合协调的职能优势,最大限度挖掘潜能,有效指导、督促各有关责任部门、各级文明单位共同参与文明创建。
省委宣传部部务会成员、省文明办常务副主任张萍对下半年工作进行部署,要求各地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贴近“五大战役”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着重做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数据的汇总公布、福州市文明创建活动的典型宣传、省级文明单位的届中复查位和新一届创建申报、全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经验交流会的筹备召开、莆仙戏现代文明小戏的推广宣传、行业优质服务测评、“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全国特奥会和省运会的志愿服务、全省文明创建十二五规划的制订、道德模范和“身边的好人”的事迹宣传、文明公益广告获奖作品展播、精神文明“两个示范”工作调研等15项重点工作。 (南平市文明办)
〔主任论坛〕
三明市文明办主任杨华泰:
深化三项创建品牌建设 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水平
“满意在三明”、“共建联创”、“好人建设”活动是我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三大品牌。持续深化这三项创建品牌建设,以品牌推创建促发展,必将为三明更好更快发展凝聚力量,提供动力。
一、持续开展“满意在三明”活动。围绕优化政务投资环境,大力开展“作风建设年”活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转变作风从我做起,群众满意是我追求”要求和“四个不让”服务行为准则,广泛开展比服务、比质量、比效率、比作风、比形象为主要内容的“五比”竞赛活动,深化“文明机关、文明科室、文明班组、文明窗口” 创建活动,以红色经典和传统经典为主要内容,开展“全民阅读”活动,举办“满意在三明、创业在海西”主题巡回演讲活动。健全创业服务和就业援助体系,营造“鼓励创造、支持创新,扶持创业”的优良环境,推动形成全民创业、自主创新的社会氛围。围绕优化公共服务环境,深入开展“三比三赛(比信用度,贴近群众承诺践诺,赛群众零投诉;比规范度,贴近实际规范管理,赛工作零差错;比满意度,贴近生活解决问题,赛服务零距离)”活动,全面提高窗口行业优质服务质量。持续深化“诚实守信我先行”、“百城万店无假货”、“诚信一条街”和“工人先锋岗”、“青年文明号”、“巾帼文明岗”等创评活动。健全“道德评议、公德巡查、美德夸奖、品德培养”育人工作机制,扎实推进公民“四德”建设。围绕优化人居环境,以普及文明风尚、维护公共秩序、提高服务水平、改善城乡环境为重点,持续推进“迎讲树”活动,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组织实施绿色城市、绿色村镇、绿色通道,绿色屏障“四绿”工程,大力实施文明交通行动计划,广泛开展全民爱国卫生运动,提高宜居水平。
二、持续开展“共建联创”活动。抓好社区共建。进一步完善社区共建理事会规范管理制度,加强领导和单位挂点制度,推动以“文体、科教、卫生、法律、环保、涉台教育”为重点的“九联一体化、服务千万家”活动在社区的深化发展。以“共创和谐社区、共建文明家园”为主题,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文体服务、家政服务、商业服务和物业管理,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优质的生活服务。持续开展“和谐风·邻里情”主题系列活动,积极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抓好“六联育人”。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星期六体验”、“感恩教育”、“校园明星”、“城乡结对”、“心手相牵”、“责任教育”等未成年人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巩固提升和推广“暑教活动”、“村级德育工作站”、“同伴心理辅导”、“德育三牵手”、“二代教育”、“流动家长学校”等德育创新成果。大力优化社会文化环境,着力开展文明办网和文明上网活动,加强校外活动场所建设和管理。广泛发动各级文明单位和社会各界为未成年人办好事办实事,开展“留守孩”结对帮扶、贫困助学、网吧巡查、家教指导等志愿者行动。抓好“多城同创”。巩固和发展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园林城市、“双拥”模范城市等创建成果,推动法治城市、法治县(市、区)和残疾人工作示范城市等创建活动。抓好“文明墟场”共建。切实把文明墟场创建工作作为以城带乡、城乡共建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督促有关职能部门、挂钩联系单位、共建文明单位,按照“党建强农、规划引农、知识兴农、文体活农、人力支农、爱心助农”的总体部署要求,深入基层办实事,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提升农村集市管理水平和文明程度。
三、持续开展“好人建设”活动。围绕“好人在行动、好事在身边、满意在三明”主题,深入开展“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大力弘扬开明、清明、文明的“三明精神”,培育文明道德风尚。深入开展向“双百”人物和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抗洪救灾先进人物学习活动,组织先进事迹巡展巡讲宣传,在新闻媒体和各种宣传平台开辟“好人榜”,开展第八届“十佳文明市民”、第二届三明市道德模范等各类先进人物评选表彰活动,引导人们崇德向善。持续深化以扶贫、扶学、扶志、扶业、扶技为内容的“结对济困、情暖三明”活动,建立“一对一”帮扶机制,组织各级文明单位与特困家庭结对子,尤其要对生产生活困难的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进行帮扶,推进“好人有好报”的社会价值观念。推进社会志愿服务工作,开展文明单位 “四个一” 志愿服务活动,推进志愿服务规范化、常态化。认真组织好“情暖空巢老人”、 “11·6”林博会等志愿服务活动,扩大志愿服务社会影响力。坚持和发展“爱心合作社”创建经验,扩大爱心合作社的捐助面和受助面,让更多群众加入爱心行动,使之成为城市文明的一道亮丽风景。(三明市文明办)
〔创建思考〕
力求“五个突破”深化创建 服务马尾新区发展
省委、省政府部署的五大战役全面打响后,地处闽江口新增长区域中心的马尾,将突破单一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发展模式向现代化新市区转变。马尾区文明创建工作必须五个方面求突破,努力打造 “社会服务最好、生态环境最美、安全系数最高、民生幸福感最强”的和谐文明新市区。
一、突破制约瓶颈,启动新区规划。思路决定出路,创新激发活力。在谋划新时期文明创建工作时,马尾区旗帜鲜明地把创建工作作为开发区实现新一轮跨越式发展的紧迫任务,作为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的重要抓手。把《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省级文明城区测评体系》作为新市区发展的重要参考,快速启动新市区规划编制,重新规划建设高标准、高水平,建设配套完善、环境优美、产业发达、生活宜居的新城区。近期重点抓好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打造便捷交通体系、完善配套设施等项目,启动沿江、经五路、上岐路沿线等重要景观段建设,正在规划建设科技馆、文化馆、体育中心等公共设施。同时全面推进“四绿”工程,提升绿化水平,把绿化作为马尾新城最有特色的品牌来打造,争取两年内马尾的城区功能加速提升,面貌得到明显改观。
二、突破条框束缚,强化专项整治。由于地处城乡结合部,历史欠账较多,马尾城市建设基础比较薄弱。根据新城区发展要求,加大专项整治力度,努力在今年内城区面貌有较大的改善。针对社区基础薄弱的现状,下大力气扎实推进社区标准化建设,改善社区软硬件设施条件。加快推进旧屋区改造、拆迁工作,完善社区消防设施,加强社区技防改造,大力推进无物业小区业主委员会建设,强化对无物业小区的管理。针对主要公共场所和中小餐馆管理难的问题,严格落实“门前三包”责任制,与建成区内所有商店重新签订“门前三包”协议书,加大对重点区域、重点路段的专项整治,对违反城市规划、变更使用功能或占用消防通道等违法违规行为进行集中联合整治。针对乱停车、乱倒建筑垃圾等问题,着眼长远发展,采取疏堵结合的办法,着力加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新建大型停车场、新增建筑垃圾填埋场,努力在环境卫生、交通秩序等方面的建设上有新的突破。针对城市管理容易回潮问题,由区执法局牵头,抽调区工商、卫生、执法、公安等部门以及镇(街)人员,在镇街各成立一个联合执法队,进行集中办公,采取错时工作制,使执法一线24小时不空档,对重点区域、突出问题做到每天有检查、问题能整改、定期有反馈,实现市容市貌的长效管理。
三、突破工作惯性,强化责任落实。近年来,随着文明创建力度持续加大,基层各种迎检任务也更加突出,马尾区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突击应付、常规管理松懈的现象,特别是在多头管理工作任务中,往往出现整改不力、管理不到位的现象。文明创建能否取得实效,关键在于责任是否落实到位。马尾区出台《马尾区各类文明先进评选细则》,实行亮挂“责任牌”制度,成立七个专项整治督查组,每周至少组织一次督查工作,并实行当天通报制度,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为保证督查工作力度,区里专门制定了《专项整治督查工作办法》,对整改工作后进的单位实行黄、红牌警告及效能告诫处理,有效推动创建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此外,在区《海峡时报》专门开辟“曝光台”栏目,每周对督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进行曝光,促进各责任单位积极整改。
四、突破常规套路,宣传发动群众。如何宣传发动群众,是文明城区创建工作的难点所在。在新形势下,文明创建宣传必须把原来以街头标语为主的单一宣传模式,转变为以活动项目带动为主的群众互动的宣传形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参与。一是丰富社区主题活动。要把“倡导公共生活好习惯”创建工作贯穿到“我们的节日”主题系列活动中,深入开展“春风送暖孝感马江”拗九节孝老爱亲实践、“十佳孝老之星”评选、“端午粽飘香 邻里情更畅”社区包粽品粽比赛、“做个文明的马尾人”文艺宣传晚会等活动,广泛发动各级文明单位与社区联合开展社区美食节、邻里棋牌赛、社区趣味运动会等社区邻里活动,增进社区和谐。二是集中开展外来人员宣传教育活动。广泛组织开展“新马尾人”歌王赛、“新马尾人”鹊桥会、“新马尾人”联欢会等一系列的文化活动,赢得外来员工对马尾认可,使他们积极融入到创建文明城区的活动中。三是深入开展共建活动。认真落实省、市、区直机关干部“万人进社区”共建文明城市的有关要求,争取各共建部门的支持,研究制定具体共建工作方案,全区12个社区年内争取落实一批整治项目、办好一批实事,真正解决居民所想所盼的突出问题,形成共建文明城区的强大合力。
五、突破思维定势,打造区域特色。如果没有特色,精神文明建设就会失去活力和魅力。马尾区文明创建要充分发挥“文化底蕴深厚、对台交流活跃、生态环境优美”的优势,进一步打造区域特色。一是创文化特色。加快推进船政文化二期工程建设,积极申报国家级“国防教育主题公园试点”,扩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影响,组织船政文化系列宣传教育主题活动,把船政文化的精神作为马尾区市民的共同的精神纽带,夯实文明城区的文化基础。二是创生态环境特色。马尾滨江、滨海,城市绿化率高,人均绿地达13﹒6M2,全年平均污染指数仅55﹒2,曾先后获得“全国绿化百佳区”、“全国绿化模范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省首家“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等荣誉称号。要依托这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创建基础,把生态环境特色做优做强,使之成为文明城区的一张名片。三是创对台窗口特色。两岸三通后,“两马”文化交流日益活跃,“两马同春闹元宵”活动已成功举办了八届,“马尾马祖元宵节俗”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今后,要强化马尾作为对台交流窗口形象的责任意识,把“两马”文化交流作为文明城区创建的亮点来抓,积极开展教师学生、企业员工、妇女等社会各界的交流互访活动,为马尾新区建设增添活力。 (马尾区文明办)
〔经验做法〕
着眼长远 注重常态
不断推进厦门文明城市长效机制建设
2005年,厦门市荣获首批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在国内外产生了良好影响。多年来,厦门市十分珍惜这份荣誉,认真贯彻中央文明委、省文明委的决策部署,始终坚持“创建为民、为民创建”,坚持“文明路上不止步”,从建立长效机制入手,不断巩固创建成果,提升创建水平,努力推动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2008年,厦门市以优异成绩通过全国文明城市复查,再次保留了全国文明城市荣誉称号。厦门市的主要做法和成效是:
一、健全组织领导机制,为创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1.强化组织领导。在原有文明委领导机构的基础上,2004年,成立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指挥部,市委书记任总指挥,市长担任第一副总指挥,市委副书记担任常务副总指挥,下设9个工作组,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市纪委各套班子领导担任正、副组长。6年来,不论领导成员如何调整,始终坚持机构不撤、班子不散,始终坚持高站位思考、高起点谋划、高标准要求,各工作组在市总指挥部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以组长单位牵头、成员单位参与的工作推进制,按照创建标准和要求,召开联席会议,分阶段、有步骤地落实创建工作,确保各项任务的落实。各区、市直机关各部门、各单位也都相应成立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指挥部或领导小组,形成了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各套班子合力抓,条块结合共同抓,职能部门具体抓的工作格局。
2.强化制度建设。坚持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例会制度,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及时听取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汇报,研究精神文明建设重要工作。市文明委和创建指挥部每年召开两次以上的全体成员会议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2004年以来,每年都召开全市性的创建动员大会,书记、市长亲自动员部署,明确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目标要求,广泛发动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创建活动。去年新任市委书记于伟国同志到任20天,就组织召开市文明委会和市创建工作指挥部成员会,并带队深入基层检查创建工作。
3.强化工作保障。始终在制度建设、资金投入等方面为创建工作提供有力保障。在法律保障上,充分发挥全国人大赋予我市地方立法权优势,制定出台70多部有关城市管理的规范性法律、规章,逐步形成较为完善的城市管理等地方法规体系,使创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推动文明城市创建不断深化,如出台《厦门市市容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对市容环境卫生管理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规范,提升了管理质量。在财力保障上,各级政府将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从财政、计划立项上保证文明创建需要,市财政每年安排近千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创建文明城市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活动。市、区、街设立创建专项经费,保证文明创建活动的正常开展。
二、坚持目标责任机制,推动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1.加强目标管理。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纳入《厦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专门出台《厦门市“十一五”期间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去年,市委、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关于建立创建文明城市长效机制的意见》和《厦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2009—2011年工作规划》,明确提出创建目标任务和工作步骤,使文明城市创建的各项指标,转化为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的常态工作目标。围绕《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测评体系》,制定《厦门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责任书》,把各项具体任务层层分解到各区和工作部门,逐级签订责任书,将各级领导的责任、管理部门的责任、专业队伍的责任、社区自治的责任明确具体,落实到单位、到人,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环环相扣、一抓到底的责任链条。
2.健全监督网络。逐步形成由职能监督、媒体监督、社会监督、市民监督等多方面构成的监督网络。每年市、区都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对创建工作进行视察,同时还邀请民主党派参与督查,聘请离退休老干部、市民代表组成文明督导员、社会监督员、市容考评员、行业考评员等群众队伍,对创建工作进行调查、巡访、监督。在报纸、电台、电视台、网站等媒体开辟创建专栏,对存在问题进行曝光,跟踪报道整改情况,如厦门晚报创办“我要说”栏目,7年来每天以半版的篇幅,接受市民舆论监督。畅通968123市长专线电话、“网上信访”平台、厦门网“有话要说”专题等多种投诉渠道,接受市民对创建工作的建议和对不文明现象的举报。
3.完善考核机制。把创建文明城市工作成效作为考核领导班子政绩、评估领导干部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并纳入各级部门的年度工作目标考核之中。市委、市政府每两年评选表彰一批文明城区、文明系统、文明单位及精神文明先进工作者。每三年评选表彰一批创建文明城市的先进单位和有功个人。同时,对在创建文明城市工作中不重视、不负责、不作为的,追究单位主要负责人和相关责任人的责任。对没有完成《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责任书》各项指标和任务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给予通报批评,并视情节轻重,追究责任,进一步增强各级领导对创建文明城市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三、建立点评工作机制,有效解决存在问题
1.主要领导亲自挂帅。每次点评会,市委书记、市长都亲自主持、亲自部署,市各套班子领导参加,各区、各部门、各单位主要领导到会。会前,书记、市长亲自审定点评方案,确定点评重点。会上,不讲成绩,只说问题,主要领导针对存在问题进行强调,明确责任,限期整改。会后,市领导还深入基层明察暗访,反复督查。
2.点评工作不断创新。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发展变化,注重群策群力,不断拓展形式、创新方法、丰富内涵,使点评制度常点常新、扎实有效。在点评内容上,主要针对城市管理、环境卫生、食品卫生、交通管理、文化市场管理等关系民生、群众投诉多且易反复的问题进行了不同侧面的点评,一针见血,有的放矢。在点评方法上,不仅会上点评,还有实地点评,同时还组织区与区互点、区对街镇点评等。在点评形式上,采取实地拍摄的图片和现场点评等方式,对问题进行曝光,直击要害。在点评对象上,不仅有市领导点、创建办点,还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新闻媒体记者、市民代表等,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点评问题,并专请兄弟城市帮助“挑刺”,这在全国尚属首例。
3.坚持不懈形成制度。2005年首创点评会后,就把点评会作为制度长期坚持下来,市创建指挥部每季度召开点评会。在荣获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后,坚持“创建不停、点评不止”。荣获首批全国文明城市后,先后召开了18次创建工作点评会。各区、各部门、各行业也相应建立点评机制,各区基本上做到每月点评,不断扩大点评效果和覆盖面,有力地推进创建工作的顺利开展。
四、常抓常新,不断增强创建工作活力
1.以创建惠民提高市民满意率。努力解决住房、交通、就学、看病等“四难”问题,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不仅社会事业得到有效推进,而且在一些领域成为全国首创。如,2006年创造性地提出建设社会保障性住房的思路,在全国率先闯出一条有效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新路子。2009年1月,市人大审议通过了《厦门市社会保障性住房管理条例》,成为全国首部专门就保障性住房建设作出规定的地方法规。再如,在解决就医难上,在全国率先实现“全民医保”。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岛内外一体化建设,新建三大出岛通道,形成立体交通网络,破除“交通难”,极大地方便群众出行。此外,还实现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免收学杂费和进城农民工子女的借读费,荣获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先进地区”称号,被评为“全国最受农民工欢迎城市”。随着一大批惠民工程的建成和使用,市民群众真切地感受到政府致力于科学发展带来的实惠,更加真心地拥护支持创建工作。在入户测评中,市民对再次申报文明城市的支持率达到100%。
2.以载体创新提高市民参与率。积极创新载体和形式,拓展途径和渠道,搭建群众乐于参与的平台。在提高市民素质方面,持之以恒地开设媒体专栏,就创建中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正面引导,如 “公民道德论坛”电视节目,每周一期,自2002年开播以来共推出500多期,受到刘云山同志的肯定。在学习型城市建设上,深入开展“经典诵读节”活动,在全市确立130个示范点,建立辅导员制度,推进百场阅读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农村、进家庭、进军营,得到中央文明办领导的肯定,主要做法在《人民日报》上专题介绍。在志愿服务工作中,2007年在全国率先开展“情暖空巢——社区平安铃”结对活动,全市3500多名志愿者和2100多名空巢老人结对帮扶,形成了志愿服务特色品牌。全市26万多名注册志愿者常年开展志愿服务,特别是老年志愿者组建起“老人除癣队”、“老妈妈帮教组”、“五老”网吧监督员等群众队伍,深入巡访督查,形成了共同推动创建工作的强大合力。
3.以打造特色品牌彰显创建活力。注重发现、培育、推广基层的好做法、好经验,如总结提炼厦门嘉滨小学开展文明小博客的经验,在全市进行推广,其运用网络平台、借助志愿服务推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做法得到中央文明办领导的高度评价,并在今年3期全国文明办主任培训班上都作了介绍。积极实施品牌战略,通过项目带动,做大做强特色创建品牌,吸引市民参与,激发创建活力。比如,2004年,在全市推广嘉莲街道首创的“爱心超市”,并注重延伸,拓展形式,把“爱心”主题做成系列,如今不仅有“爱心超市”、“博爱超市”,还有 “爱心网校”、“爱心餐桌”、“爱心课堂”、“爱心门诊”等项目,形成了创建品牌的整体效应。(厦门市文明办)
〔专项活动〕
浪漫的七夕,演绎永恒的主题
----我省开展“我们的节日·七夕”主题活动情况综述
本刊讯 今年8月16日是我国农历七月初七“七夕”节,我省各地认真按照中央文明办等七部委下发的《关于印发〈关于深化“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方案〉的通知》要求,突出宣扬“爱情忠贞、家庭幸福”这一主题,精心策划,强化指导,广泛开展了丰富多样的七夕节庆活动,积极有效引导人们尊重传统、认知传统、喜爱传统、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培育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1.搭建“鹊桥”,聚缘交友。各地广泛开展相亲会、聚缘会等活动,营造男女相识、相知的浪漫氛围。在福州,“七夕”之夜,福州团市委与东南快报网共同举办了“福州首届大型青年游艇交友暨同城联谊会”,在闽江游艇分会场上,广大青年一起参与了“默契大考验”、“毛遂自荐”、“一见钟情”等一系列互动游戏;在东百元洪广场分会场上,举办《七夕,我们约会吧》专场宣传活动,现场安排了情歌演唱、情景表演、互动游戏等大众化娱乐项目,青年男女演员身穿汉服,按传统古礼展示了拜织女、催妆诗朗诵、穿针乞巧、投壶、木射、抛绣球、河灯等特色民俗。在厦门,七夕节当天,有77对单身男女参加了团市委、厦门商报社联合主办的“青春有约”2010七夕大型交友系列活动。该项活动吃、住、行全部免费,安排了小嶝岛看日出、海边抓虾拾贝、爱情素质拓展训练、烧烤晚会、票选“人气王子”等系列活动。在泉州,8月15日,东南早报社、泉州婚庆行业协会联合举办了“泉州首届七夕爱情文化节”。本次活动采取全程免费、定点接送、自助午餐的方式进行,先后组织了“寻爱”速配、“恋爱巴士”泉州游、现代牛郎织女爱情剧表演、七夕汉服民俗秀、幸福摄影抓拍赛等表演比赛活动和趣味爱情运动会、“执子之手”情侣寻宝、爱情闯关、互动抽奖折千纸鹤、手绘情侣装、扎中国结、穿针刺绣、登鹊桥抛绣球等游戏活动,吸引了近万名青年热情参与。在漳州,8月14日,市妇联与73135部队举办“牵手七夕”军地联谊会活动,开展火炮操作演示与教学、经典影视剧对白模仿、你来比划我来猜、真心话大冒险等活动,增进了军民感情。丰富多样的一系列相亲交友活动,进一步宣扬了爱情忠贞的传统美德,激发了人们对美好爱情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之情。
2.跨越海峡,情牵两岸。大陆与台湾的姻缘深厚,近年来两岸青年联婚现象不断增多,仅我省晋江围头村在近20年里,已有130位围头姑娘与台湾的小伙子跨越海峡的阻隔结为夫妇。因此,“七夕节”对于海峡两岸民众具有特殊意义。8月16日,50多位台湾“围头新娘”首次通过民间搭建的“鹊桥”集体返乡共度“七夕”。8月12日—18日,福建省对外文化交流协会、福建日报、厦门市国际文化交流协会和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所属海峡导报、台湾民众日报、金门日报、澎湖时报、东森亚洲新闻台共同举办了“爱在日月潭·2010海峡两岸七夕牵手会”活动。这是我省七夕牵手活动举办8年来的首次移师台湾本岛。本次活动共有来自大陆的106名单身青年与台湾单身青年在日月潭云品饭店牵手共度七夕。牵手团成员一路游览了台北101、野柳地质公园、台北故宫、阿里山、赤崁楼、恒春古城、日月潭等著名景区,行程跨越台湾8县市。8月16日晚,“爱在日月潭”晚会掀起本次牵手会活动的高潮。随着每年两岸“七夕牵手”活动影响面的不断扩大,它不仅成为两岸青年联谊互信的沟通平台,而且也逐渐成为两岸同胞手足之情的美好象征。
3.传承民俗,祈福增福。在我省闽南一带,传说织女是天帝的第七个女儿,民间俗称“七娘妈”。她是人们心中美丽、善良、慈爱、吉祥的化身,除了掌管人世间姻缘外,还能庇佑孩子健康成长。“七夕”期间,我省漳州、泉州以及台湾等地群众普遍开展了敬祀“七娘妈”民俗活动,人们通过在檐口摆祀桌、拜“契母”、煮浥饭、挂七娘妈灯、贴七娘妈符、焚送“七娘轿”等方式,表达人们祈求男女姻缘、爱情长久、生活幸福的良好愿望。鹊桥剪纸也成为今年“七夕”民俗活动的一大热点。8月14日,漳浦、南平等地的民间剪纸艺人纷纷推出了精心制作的以浪漫爱情为主题的剪纸作品,《天上人间盼团圆》等作品让许多青年男女爱不释手。
4.营造浪漫,过节乐民。福州“七夕节”有煮(或炒)蚕豆分送邻里、亲朋好友的习俗。蚕豆在福州称“田豆”,在福州方言里“田”与“缠”谐音。因此,分蚕豆就意味着要把乡情、爱情、友情牢牢地缠住。根据这一特点,福州市多年来,把农历“七夕”作为城市的“邻里节”来过,每年从5、6月份开始,至农历7月7日的“七夕”结束,至今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五届,邻里节已经成为福州市“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的品牌。8月16日晚,福州市委宣传部、文明办和市社区办、房管局、文化局、团市委、市妇联等单位在仓山区联合举办了第五届邻里节“十佳邻里”颁奖晚会,共有1000多人参加。晚会上穿插宣传十佳邻里的事迹,表演了丰富的文艺节目,为市民增添了节日喜气。泉州市举办蔡琴“不了情”泉州演唱会、“欢乐泉州”K歌大赛、“幸福七夕”盛大晚会等活动。
5.志愿服务,涌动爱心。今年七夕在厦门、漳州、三明等地,街头流动采血车上频频出现情侣出双入对献血的温馨场面,我省广大群众以这种特殊的方式见证爱情、延续爱心,以实际行动,完美的诠释了七夕节——爱人节的深刻内涵。 8月16日,漳州市开展以“血浓情更浓 相爱到永恒”为主题的无偿献血宣传活动,工作人员为每位献血者送上一束鲜艳的玫瑰花表示祝福,并为当日的献血情侣、夫妻及家庭免费制作合影贺卡。制作精美的七夕活动海报,五颜六色的气球,火红的条幅为节日的街头增添了浪漫色彩。此外,为表达对舟曲泥石流灾害遇难同胞的哀思,各地还开展了网上献花、放河灯、烛光祈福聚会等各种悼念活动。 (福州、厦门、漳州、泉州市文明办)
〔情况交流〕
湖里区“一抓二促三携手”深化文明城区创建工作
为全面改善城区市容环境,着力提升城区文明程度,近期,湖里区采取多项举措,有效推进文明创建工作。
“一抓”,即抓整治,着力打造和谐环境。7月30日-9月30日,逐步推进“共创洁净街区”、“共创洁净小区”、“共创洁净工地”、“共创洁净公园”、“共创洁净市场”、“共创洁净机关”为主要内容的“文明湖里、洁净家园”系列活动。七月份,集中开展道路交通违法行为专项整治,共查处各类违法行为5890起,纠正违章停车3661起,查扣各类机动车847部,整治酒后驾车6起,交通秩序得到明显改善。
“二促”,即以督查促落实、以宣传促创建,确保创建持续深入。加强督查,制定并下发了《关于组建“湖里区文明创建市民巡查团”的通知》,在全区组建5支“文明创建市民巡查团”,主要负责向区、街创建办反映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工作建议,并监督各责任单位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邀请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深入社区视察文明创建工作情况,对视察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责任分解,明确责任部门。扩大宣传,向广大居民分发《致全区群众(广大单位、店家)的一封信》、《城市公共文明常识问答》、《创建文明城市三字经》等宣传资料3万余份,大力宣传“公民道德基本规范”、“市民文明公约”、“十不准规定”,努力提升市民的创建知晓率、支持率。
“三携手”,即携手企业、物业和基层共创,有效发动各界参与。启动湖里区第二届“十佳文明企业、十佳文明员工”评选活动,把文明创建活动与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安全生产有效结合起来;召开物业小区文明创建工作动员大会,发动全区物业企业积极参与创建工作,充分发挥物业特有作用;连续举办社区干部迎检工作培训会和3场交通志愿者培训会,充分调动基层干部群众、志愿者的创建积极性,有效发挥基层干部群众的主力军作用。(湖里区文明办)
台江区落实民生工程 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工作
近期,该区按照福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相关目标要求,出台并落实了多项民生举措,让市民群众切身感受到了文明创建带来的成果:
一是撑起社区健康“保护伞”。区财政专门拨款210万元,在全省率先推出惠民免费体检,主要针对老年入、慢性病人、孕产妇、婴幼儿等重点人群,增加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B超等检查项目。截至目前,共为6157位居民进行了免费体检。
二是打造居家养老“服务圈”。今年继续投入100万元用于改善现有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条件,年内拟建成14个社区居家养老日托点,初步构建快捷、优质、便民的一站式养老平台。
三是强化劳动保障“维权岗”。 划拨40万元专项经费加强劳动保障监察,通过整合队伍、聘用人员等形式,强化区、街、社区三级劳动保障监察队伍建设,增强工作合力。上半年,全区共出动劳动保障监察478人次,纠正不规范用工行为112起,补签劳动合同783份;受理各类来访投诉案件84起,依法追回被拖欠和克扣的工资及非法收取的押金379.9万元。 (台江区文明办)
〔工作动态〕
厦门市开展文明施工专项整治行动
从8月起至年底,厦门市全面开展“文明施工专项整治”行动,推进在建工程文明施工、安全生产的标准化。
整治工作将按既定时序,分为自查自纠、拉网排查、整改复查、巩固成果四个阶段,包括六项重点工作:封闭施工,在围墙上装饰文明施工宣传标语或公益性宣传广告进行美化;建筑物外脚手架挂设整洁,及时更换有损市容市貌的安全网;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文明施工责任制,挂设明显安全警示标志;场地内建筑材料堆放整齐,垃圾及时清运;设置运输工具冲洗设施,出入车辆冲洗干净,无滴撒漏现象;工地职工食堂、宿舍、厕所保持卫生整洁。
在整治行动中,对不符合文明施工要求的,将书面责令相关单位立即整改,对落实不到位人员及有关负责人将进行问责,对未按要求整改到位的在建工程将给予通报批评并记入施工企业不良行为档案,坚决予以查处。 (厦门市文明办)
邵武市制定文明城市创建活动考评奖惩办法
《办法》明确,市文明委成员单位,街道和316国道、205省道沿途的乡镇,文明城市创建相关的职能部门、文明单位和文明学校均为文明城市创建考评对象。
《办法》规定,创建活动考评由市文明委牵头组织,成立考评工作领导小组,每半年对参评单位的工作落实情况进行一次考评。考评采取明查与暗访相结合的形式进行,每次考评后进行点评整改。届终根据半年一次的考评情况、每年一次的省公共文明指数测评情况、三年一次的省总评情况等进行综合评定,依次排列名次,考评成绩排名前20名的单位,市财政将给予奖励。
《办法》明确,对文明城市创建任务落实不到位,主观上造成省考评严重扣分的或被市考评组通报批评二次以上的,取消当年文明奖金的发放;主观上造成省考评扣分的或被市考评组通报批评一次的,降级当年文明奖的发放。考评成绩累计后三名的单位,必须向市委、市政府、市文明委作出书面解释,并降级申报文明创建资格。(邵武市文明办)
城厢区着力整治卫生环境迎接省运会
一是加大投入。年初安排12万元环卫设施专项资金,下半年增加安排200万元资金作为省运会期间环境卫生专项整治工作经费。二是完善制度。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管理检查考评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健全日督查、月考评、季巡察制度,组成日常督查队伍,分两个片区,每天进行4次督查,实行滚动通报问题,适时跟踪落实。三是加强管理。区城监大队加大对偷倒乱倒建筑垃圾行为的日常巡查和清理力度,专门委托2家垃圾清运公司,雇佣2辆农用车专用于城区无主建筑垃圾清理工作,每周全面清理1次。此外,还成立区环卫处等3支环卫应急队伍,强化重点路段、重要场所的督导值班,营造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 (城厢区文明办)
涵江区文明单位帮扶农村中小学校建设“绿色网室”
由区文明办、区教育局、区红十字会三部门联合组织,按省级文明单位3台、市级文明单位2台、区级文明单位1台的捐赠标准,发动全区102家省、市、区级文明单位定向捐赠品牌电脑。目前,各文明单位已为莆田华侨职业中专学校和莆田庄边中学2所农村中学配置了120台电脑,建成校园“绿色网室”。区文明办将跟踪检查受赠学校对绿色网室的管理情况,确保绿色网室发挥应有作用。(涵江区文明办)
〔简讯〕
省直机关广泛开展“爱国歌曲大家唱”活动 共有88个厅局机关成立干部职工合唱团,利用业余时间开展爱国歌曲演唱活动。在此基础上,经过两轮选拔,从600多名合唱爱好者中挑选出89人,于7月26日成立了省直机关职工合唱团,并举行首场汇报演出。(省直机关文明办)
莆田市加强城区绿化迎“省运” 共投入6亿多元建设城市园林景观,建成区绿地率达到38.2%,绿化覆盖率达到43.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7平方米,城市居住环境进一步改善。(莆田市文明办)
晋江市评选十佳文明网站、十佳文明网吧 全市共有56个网站,32家网吧、8.7万人次参与投票。晋江养正中心小学网站、晋江一中网站、晋江教育信息网、晋江新闻网、晋江科技网、晋江青年网、侨乡人才网、晋江市图书馆网、晋江市环保网、晋江妇女网被评为晋江市“十佳”文明网站;七彩阳光、易时代等10家网吧被评为晋江市“十佳”文明网吧。(晋江市文明办)
鼓楼区加大文明创建宣传力度 制作了45面大型公共文明宣传墙体广告,发动沿街118家辖区单位在LED电子屏上滚动播出文明宣传标语,张贴文明宣传海报1600张、有机玻璃宣传卡、宣传小标语3000张。在《福州日报》等媒体刊登鼓楼文明创建专版。(鼓楼区文明办)
武平县实施闽粤赣边客家生态文化城项目建设 7月28日正式开工,规划面积为2200亩,规划布局为“一轴、一带、四区”。即:以将军广场景观为主轴,建设河滨休闲带、居住区、体育运动区、休闲景观区和文博园区。该项目是县委县政府落实文化惠民政策、创建生态型山水园林城市的一项具体举措。(武平县文明办)
新罗启动第三轮城乡共建活动 7月30日,辖区各级文明单位与各乡镇文明村将结成50个共建对子,签订共建协议书,围绕“城乡携手·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开展新一轮城乡共建活动,推动结对村实现农业经营产业化、社会保障制度化、村容村貌美化、农村管理规范化。(新罗区文明办)
安溪县财政每年拨出60万专款资助贫困大学生 把资助贫困生上大学列入为民办实事项目,每年资助200名贫困生上大学,每人均获得3000元的助学金。从2002年至今,共有资助了1375名大学本科新生。(安溪县文明办)
莆仙戏加演现代文明小戏活动新闻在央视播出 8月7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播出题为《大戏搭小戏,“三下乡”变“常下乡”》的新闻,报道了莆田市创新载体,巧借传统莆仙戏剧,传播现代文明风尚的探索和实践。(莆田市文明办)
梅列区“中国好人榜”人物庄彩男事迹在央视播出 8月3日晚7:55至8:00, 中央1套《身边的感动》栏目播出青山社区理发师庄彩男助人为乐的先进事迹。(梅列区文明办)
准 印 号:福建省内部资料出版物
出版许可证K149号
投稿邮箱:dtyj2766@163﹒com 网址:http://wmf.fjsen.com
报:中央文明办,省五套班子领导,省文明委成员,省委宣传部领导
发:省直有关部门,各市、县、区党委、政府、文明办,省委宣传部各处室,各兄弟省、市、自治区文明办
内部资料 免费赠阅 (共印800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