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监督台 > 正文
第三次文物普查发现的14处文物 拆迁毁了12处
http://wmf.fjsen.com 2010-08-18 09:09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明清古街变成了一片废墟

昨日,家住潘墩村的潘先生拨打968111称,村里最近进行房屋拆迁,不少很漂亮的明清古大厝被拆,很可惜。

记者刚到潘墩村村口,就听到“轰隆隆”的挖机作业声,沿着进村道路望去,仅剩少数几栋低矮的房子。在文天祥祠附近,40岁的潘先生指着旁边一水塘说,这里原本有一座古桥,现在被拆迁产生的废料埋了,池塘也被埋了一半。

将军庙附近的保和药局也已被拆。这曾是建于明代中期的“保和堂”药房,被拆之前还保留着当年的诊室、制药房及一些药柜。村中老人说,潘家行医已经几百年了,当时南台岛上一有瘟疫,药店就会发药帮助乡里,民国时,海军上将萨镇冰有感潘家的医德,挥笔题写了“保和堂”牌匾。

村中的文天祥祠边,原本有条明清古街,古街两侧有包公庙、将军庙、保和药局、妈祖庙、临水娘娘庙、泰山宫、太师府及不少古民宅。而如今,只能踩着瓦砾堆小心翼翼地通过。

“太可惜了,现在都是一片废墟。”潘先生说,二十多年前的潘墩村,还是四面环水,农田错落有致地散布在村庄周围,一片“玉带环腰”的景象。他说,村民对村里文物很是看重,都会自发保护。

文物登记点同样受《文物法》保护

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在历时2年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过程中,潘墩村新发现文物14处,其中一座古桥、一口古井,其余均为明清古民居,包括保和药局及其附属民宅。现在,古桥被埋、古井被填,明清古民居也仅存两座。

仓山区文体局一工作人员说,仓山区的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今年4月基本结束野外调查工作,之后通过省市文物部门的验收,这说明这些文物登记点虽然没有评级别,但是也都上报省级文物部门登记在册,已受《文物法》保护。

他说,从今年2月份起,仓山区文体局分别在2月、5月和8月三次向东部新城指挥部、福州市土地发展中心等单位发出公文,内容是告知对方潘墩村中有文物保护单位、文物登记点,希望有关单位拆迁时按照《文物法》相关规定加以保护,但公文并没起作用。

记者还了解到,1994年修福厦高速公路时,设计线路曾计划从潘墩村穿过,需要拆除不少文物,但这种路线被文物部门否定了,这条高速公路之后重新改线建设,当地文物也得以保存下来。


     注:该言论仅代表网友观点,未经本网调查、核实。
责任编辑:陈楠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