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热评 > 正文
“跟帖106页”让多少人大代表汗颜
http://wmf.fjsen.com 2010-08-04 11:01   来源:红网    我来说两句

去年9月,浙江象山县人大代表史其凯以“浪潮”的网名在象山论坛上公开征集建议。从那以后,他如同成了专职的人大代表,天天为网民奔波。截至记者发稿时,史其凯的征集意见帖已跟帖106页,跟帖人达到了2100多位,点击超过73500次。直到现在,跟帖依然在延续。(《青年时报》8月3日)

在象山县,史其凯代表是一个名人。他的出名,在于他与众不同——在网上公开征集建议,天天为网民奔波。很显然,他做了一些人大代表没有做到的事情。此刻,固然要对史其凯代表表示由衷的敬意,而更为紧迫的则是应该反思:某些人大代表,该与老百姓拉近距离了。

说一些人大代表与老百姓距离远,相信不少人深以为然。一方面,很多人不知道自己所在区域的人大代表姓甚名谁,家住哪里,就职何处,长此以往,也就习惯于不找人大代表反映问题;另一方面,一些人大代表安于当“荣誉代表”、“举手代表”,不愿意主动靠近百姓,倾听民意反映民声,少了对选民负责的担当。这种情况,既有违机构设置的初衷,也让百姓摇头叹息。

在一个县的网络论坛里,一个人大代表的征集建议帖子,就有多达106页的跟帖,不难看出老百姓有多少话在寻找途径来说、有多少事在等待渠道去办。而现实生活中仅有一个史其凯,哪怕他天天四处奔忙,又能解决多少问题呢?遗憾的是,史其凯当时在网络发帖的目的之一,是希望有更多的人大代表,与他一样,能够通过网络征集民意,可以解决更多的问题。可在将近一年时间里,史其凯一直没有找到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代表。另外,史其凯曾向象山县人大求援,希望县人大能够物色几位不同行业的人大代表,组成“人大代表网络工作站”。但是,结果却不了了之。这种状况提醒一些代表和机构:该审视一下自身的问题了。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