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况交流〕
三明市多项“创城”成果惠及城乡居民
近年来,三明市坚持以“满意在三明”为主题,以“三明(开明、清明、文明)、三创(创业、创新、创优)、三促(促先行、促发展、促和谐)”为抓手,坚持和发展“好在共建、贵在坚持、重在建设”的创建经验,多项“创城”成果惠及城乡居民。
1.加大中心城市建设步伐,着力民生民心。三明市近两年投资2.84亿元,用于沙溪沿岸扩改和停车场等配套设施建设、城市环卫、供排水等26个社会事业项目建设。新建改造道路面积21万平方米,改造、更新、增置公交车65辆,城市居民生活环境质量明显改善。近两年共完成20个为民办实事的重点项目,科技馆、文化馆、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一批社会事业重点工程相继动工和建成。2008年以来,每年都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改造和完善社区基础设施。与此同时,着力在“绿、美、亮、净”上下功夫,大力建设沙溪河两岸绿地,绿化面积60万平方米,绿化率达90%,形成了具有园林特色的城市绿色风光带。沙溪河两岸生态环境整治工程获得国家建设部授予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2.广泛开展“作风年”建设,提升创业环境。三明市在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中,始终以“满意在三明”为主题,以加强“作风年”建设为抓手,按照市委提出的“转变作风从我做起、群众满意是我追求”和“四个不让”( 不让政策在我手中截留、不让差错在我手中发生、不让时机在我手中耽误、不让业主在我这里受到冷落)的要求,深入开展“比服务、比效率、比质量、比作风、比形象”为主要内容的竞赛活动,大大促进了机关效能建设和思想作风建设,形成全市上下共同支持和服务企业的良好环境。2009年中央文明办组织的全国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三明市在全国84个地级市中名列第27位,受到通报表彰。
3.深化“结对济困、情暖三明”活动,凸显“爱心”创建。在全市广泛开展以扶贫、扶学、扶志、扶业、扶技为内容的“结对济困、情暖三明”活动。目前,共有2024个文明单位与3132个特困家庭结成对子。创新和建立援助长效机制,开展“扶贫济困送温暖”、“助孤行动一元捐”、“金秋扶困助学”、“希望工程”、“春蕾计划”等经常性扶贫济困活动。在原有“爱心超市”做法的基础上,2008年,全市各社区建立了“爱心合作社”,由各社区共建理事会募集基金,每年从社区筛选出700多户无劳动能力和生活来源的特困户为受助对象,每月发放50元“爱心卡”供受助困难户到定点商店领取生活必需品。
4.全面加强社会保障工作,促进社会和谐。2008年、2009年全市养老、失业、医疗保险完成参保率都达100%。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民平均参合率达 90%以上 ,城乡低保实现应保尽保。在全省率先消除城镇“零就业家庭”并保持动态为零;率先建立援助农村“一户一就业”长效机制,率先推行农民工“就业保障卡”服务制度,率先构建统筹城乡就业平台;率先推行新农保试点工作,大田县被列为首批新农保试点单位,自2009年12月份以来,大田县3.32万名60周岁以上的乡村老人,均按每月55元的标准领取了国家发放的基础养老金。 (三明市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