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创建频道> 综合信息 > 正文
台湾民俗专家到龙海交流"抢孤"民俗文化
http://wmf.fjsen.com 2010-07-21 17:14   来源:文明风    我来说两句

文明风7月21日讯 7月17日,台湾宜兰县头城镇文化发展协会会长林旺根先生率8位民俗专家专程到龙海市隆教乡红星村大社自然村交流两地"抢孤"民俗,并探讨闽台两地合作推广的前景。

龙海市隆教乡红星村大社自然村四年一次的"抢孤"活动起源于明代,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历史。抢孤民俗源于悼念拓垦家乡的先人,追念和超度那些战场阵亡的孤魂野鬼。大社抢孤是闽南一带独一无二、也是全省乃至大陆保留最全的民俗文化活动。

台湾宜兰县头城镇的"头城抢孤"活动相传两百多年,源于汉人离乡背井渡海赴台,历尽艰辛拓荒开垦,由于天灾、疾病及人祸的关系,命丧斯土而无人祭祀,于是在每年俗称鬼月的农历七月,举办普渡以奠祭孤魂,并举行盛大的抢孤仪式。

"抢孤"简而言之就是攀上高台抢夺祭祀孤魂野鬼的祭品,这一传统活动同时也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运动竞技。"抢孤"所使用的孤棚,是由孤柱、倒头棚、孤栈组合而成,孤柱表面涂满牛油,总高度至少在五六层楼以上,极为壮观。参加抢孤者只准携带绳索,待午夜子时,锣声响起,各竞技团队以叠罗汉的方式,争相攀爬,翻上孤棚,而后直上孤栈,取得祭品与顺风旗,过程惊险刺激,首先夺得顺风旗者为优胜。

龙海、宜兰两地的抢孤活动,除了举办时间相差三个多月外,一系列的祭典等特色民俗文化大体相同,活动禁忌相似。近几年两地交流密切,共同探讨抢孤传统文化的继承和保护。隆教乡红村星大社抢孤活动已被确定为龙海市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目前也已上报漳州市,并着手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而宜兰的头城抢孤也在申请台湾的无形文化资产保护。

宜兰县头城文化发展协会总干事林庭柯表示,开垦宜兰的先人吴沙是漳州人,而"头城抢孤"活动始于清朝,很可能是由大陆沿海省份传入,甚至是与龙海的"抢孤"活动一脉相承,希望两地加强文化交流,从各种角度发掘抢孤活动不同的风情,共同将这个民俗活动推广出去。(龙海文明办 龙海隆教乡)


责任编辑:陈楠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