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心理健康:让留守儿童走出"心灵围城"
如果无视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权益,我们将迎来情感残缺、社会和家庭责任冷漠甚至充满反社会倾向的一代
“好久没人牵我的手,好久没人摸我的头,冰凉的小手发烫的额头,生病是最想你们的时候……”一首留守儿童的歌曲,唱得让人心酸。留守儿童大多数是在这种环境中长大的,他们缺乏家庭的温暖,缺少父母的呵护, 如果不能洁身自爱, 在学校很容易变成心理不健康、思想不端正、缺乏集体感的“后进生”。
一名5年级的留守儿童抱怨说:“爸爸的电话让我厌烦。”爸爸老不回来看他。他不想爸爸,每次打电话来只问学习成绩好不好,在电话里除了说好好学习,好像没有别的事,让他感到心烦。即使成绩没考好,他也不愿意和爸爸说。他想说的话,爸爸却不和他说。
一个母(父)亲能胜过一百个教师。留守儿童的父母多数关心的是子女的物质生活和学习成绩,而忽略了他们的心理需求。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樊富珉认为,父母外出务工使留守儿童得到的关爱减少,而这些儿童正处在情感性格变化的转折时期,长期与父母的分离使他们心理和生理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大多数孩子思念父母,消极情绪困扰着他们。
来自河南的刘先生说,他不是不想孩子,但孩子在城市读书太难——手续繁杂,还有难以负担的隐性收费。一想到摆个报摊一月才有2000多元收入,他只好作罢。
![]() |
责任编辑:陈楠 |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