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有能力 不愿做 还是想做做不成
“从我个人来讲,我出生成长在农村家庭,能走出黄土地、走出农村主要得益于教育,我认为教育不仅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也可以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冯振东对记者说,我对教育一直情有独钟,不管在哪个县工作,我都十分重视教育工作。
中山大学教育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冯增俊、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等专家认为,吴起的教育惠民政策首先应该肯定,它显示了地方政府对教育的重视,目前全国有相当多的区县有能力这样做而没有做,深究其原因,非不能也,是不为也。
苏州市一位县级市副市长对记者说,与吴起县相比,她所在的地方财力要雄厚很多,但教育发展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不尽相同。她说:“首先,到我市就读的外来人口子女占学生总数的三分之一,为了让这些孩子和本地孩子享受同等的教育资源,每年市财政要多投入亿元以上;其次,目前家长和社会意见最大的是‘择校’等问题,在这方面,主要从中考招生改革、教师区域流动、薄弱学校创优等方面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她还表示,虽然东部地区的教育投入总量较大、教育发展基础较好,但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很大差距。需要进一步转变观念,加大教育投入的力度和资金使用效率,让更多群众享受免费的高质量教育。
山东省茌平县常务副县长许兰岭对记者说,增加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实施全民免费教育是今后的大方向,也是地方发展的客观需要。不过,由于我国“分灶吃饭”的财政体制,地方财政对教育等公共事业的投入能力受到制约,因此希望上级财政加大对县级教育、医疗等公共事业的财政支持力度,让更多百姓分享经济发展的成果。
冯增俊指出,如今片面强调升学的应试教育,使大量农村人口涌到城市接受教育,实际上是违背教育本性的,也是与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匹配的。如果错误的教育观念不改变,即使让所有的孩子有书读,却就不了业,这种教育投入也不会最终得到社会的正面回应。
熊丙奇认为,除了增加教育投入,还要加快教育改革。眼下我国的基础教育大体是升学模式的教育、背井离乡式的教育,优秀的学生都考到外地甚至出国了,本地的人才素质和发展状况并没有改观。如果不改革教育模式,即使投再多的钱,对教育的质量和内涵也不会有根本改变。
专家建议,要对教育模式进行改革, 打破高考是唯一成才道路的理念,着眼于提高当地所有受教育者的劳动能力,切实发展职业教育,让教育为促进当地的就业、经济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作出贡献。
![]() |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0-07-11教育体制改革综述:免费教育城乡全覆盖是个缩影
- 2010-07-08公益幼儿园提供免费教育 因无资质非正规被关
- 2010-07-052012年福建特教学校残疾生全部实行免费教育
- 2010-06-28全民免费教育给我们怎样的启示
- 2009-03-10四川藏区将实施“9+3”免费教育
- 2008-01-21看英美教育产业化:免费“教育午餐”难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