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明轶闻 > 正文
年创利润超3亿--探索传说中的湖洋“超市传奇”
http://wmf.fjsen.com 2010-07-12 15:37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C 回归创业齐致富

其实,早在陈建锵回归创业战略还未正式提出之时,已有湖洋商人回乡投资了。湖洋“超市传奇”的“内湖洋篇章”早已展开……

拥有4.3万人的湖洋镇,农业用地2.2万亩,林业用地13.5万亩,却只留守了约7000名劳动力。从这份统计数据中,不少外出经营超市的湖洋商人嗅出了商机。

湖洋人郑义勇长年在上海从事水果批发,并在上海郊外种植了100多亩葡萄。2008年,他回到家乡龙山村创业,创立了天绿葡萄专业合作社。

2008年11月,龙山村民郑福宝家的一亩地租赁给天绿葡萄园,他则成了葡萄园的工人。他告诉记者,加入天绿后,他每年不仅可收到350公斤稻谷租金,还能领到1万多元工资,这比以前种芦柑赚得多。在天绿葡萄基地,像郑福宝一样的新农业工人还有20多个。

不仅村民受益,天绿葡萄合作社也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郑义勇凭借自己在上海多年种植葡萄和批零水果的成熟经验,使天绿迅速形成了产、供、销一条龙发展格局,对当地发展特色农业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据统计,目前湖洋商人回归创业建成的经济实体就有6家,总资产近3000万元。

此外,通过土地流转,外出经营超市的农民与留守乡镇的农民还达成了一种互利共赢的生产模式。

湖洋镇农民将土地承包、租赁给农业企业外,探索出托管、代耕、入股经营等多种土地流转方式。而外出经商的农民将果园集中托管给生产大户、种植能人,并订立书面协议。湖洋镇通过多种土地流转形式,在每个村都推出一个面积不少于50亩的土地流转利用示范点,走规模化经营道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现在,该镇已建成了津梨、蜜本南瓜、冬瓜、茶叶、青华梨生产基地,以及鹌鹑合作社、休闲观光农庄等多种基地模式,实现农民和生产能人收入的双赢。

在这样的背景下,湖洋镇也涌现出了清白村振强农机耕作队,配有拖拉机、插秧机、收割机,可为村里的几十户农户、100多亩耕地代耕代种。外出打工的村民们即使在农忙时节,也可以在外安心地打拼。

陈建锵欣喜地说:“湖洋镇已成为永春特色农业大镇,正朝着内外湖洋齐发展的方向迈进。”


责任编辑:陈楠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