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简报2010年第6期
http://wmf.fjsen.com  2010-07-12 10:50:34  来源:福建省文明办
    

挖掘本土文化资源  创建学校德育精品

——南平市南山中心小学有力开展“本土文化进校园”活动

 

本土文化是一个地方特有的精神财富,其人文积淀的物、文化色彩的事以及人格魅力的人等是学校开展德育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南平市南山中心小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近两年来,学校根据当地人文实际,充分挖掘和利用本土资源,全方位、多角度持续开展“本土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师生近距离触摸先贤、感悟先贤,接受先贤的思想熏陶,收到较好的德育效果。

一、创建背景

南山是千年古镇,革命老区,先哲故里,文化积淀深厚,人文史料详实,素有道南理学发源地之称。

——唐朝“银青光禄大夫”吴卓(字克立),南山的拓基者,两让汀州,弃官隐居,开拓南山,建筑书院,教育子孙隐德耕读,后辈人才辈出,科甲连第,素有“一大王、一将军、四大夫、五进士”,“一翰林、二双璧、三先生、四循良”之誉,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南山吴文化,也称至德文化。现存有“崇寿书院”吉昌堂等古迹。

——北宋理学家游酢(字定夫),凤池村游氏祖先。带领“延平四贤”之一杨时到河南求学,留下“程门立雪”千古佳话,成为“道南学派”创始人,闽学的先驱。其五世孙、进士游严,于1171年从建阳长坪移居南山凤池村,诗理传家,家族繁盛,并逐步形成了富有深厚理学积淀的游酢文化。现存有游定夫纪念馆、游定夫书院、立雪亭和御葬神道石雕等古迹。

——解放战争时期,南山是闽浙赣省委机关驻地,一批批革命志士战斗在这块红色土地上,留下里许多可歌可泣的革命斗争故事。形成具有革命老区特点的红色文化。现存有“闽浙赣省委机关旧址”、“闽浙赣三省扩党练干会址”、“闽江地下航线纪念碑”等革命遗址。

继承利用好当地丰富的文化遗产,不仅有助于本土文化自身的延续和发展,也有助于弘扬南山本土文化的优点,不断增强民族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对于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南山,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许多传统的本土文化受到严峻挑战和冲击,一些优秀传统文化形式濒临失传,广大未成年人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越来越少,将本土文化融入到学生思想道德建设中,刻不容缓。南山中心小学引领师生学习游酢“程门立雪”的道德品质,弘扬吴卓“隐德耕读,谦让开拓”的精神,继承和发扬革命先辈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传统,符合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要求,对培育学生爱乡爱国情操、提升学生传统文化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和行为习惯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具体做法

基于以上的思考,南山中心小学通过形式多样的各种活动,营造尊重、谦让、和谐、奋进的校园文化氛围。做到校园设施出精品、文化活动出成果、制度建设有特色,使校园文化成为教育、激励全校师生和促进素质教育开展的有效载体,使育人环境得到全面优化,达到外树学校形象,内强师生素质,学生达到“知先贤、明事理、成学业”,教师达到“隐德静心教书、安贫乐道育人”的活动目标。具体做到“九个一”:

1、看一看本土文化遗址。即组织师生到游定夫纪念馆、游定夫书院、闽浙赣省委机关旧址、闽浙赣三省扩党练干会址,闽江地下航线纪念碑等德育基地参观实践、开展“德育一日游”活动。活动做到“四个一”,即培训一支队伍(红领巾解说员队伍),举行一次宣誓(新党员入党、新队员入队宣誓),开展一次祭扫(清明节祭扫纪念碑纪念馆),组织一次参观(参观遗址)。通过红领巾解说员的解说,学生体验感知先贤的胸怀,感悟先烈的壮举,本土文化成为了学校日常德育工作的主要内容。

2、学一学本土文化教材。学校组织教师和有关学者编纂了《程门立雪》、《至德文化》和《党旗飘飘》三本校本教材,同时做到“三定”:定年级,即二年级学习《程门立雪》,三、四年级学习《党旗飘飘》,五、六年级学习《至德文化》;定教师,即每种教材由固定教师任教;定课时,即每周安排一课时的教学任务。通过对校本教材系统扎实的学习,师生对先贤的成就和家乡革命斗争史有全面系统的了解。

3、读一读本土文化史料。每学期开展“读先贤著作、赏先贤作品”活动,进一步了解游酢、吴卓、周道纯、苏华等先贤的事迹。体会先人们勤奋好学、自强不息、坚韧顽强的精神,树立学生立志为家乡的明天、祖国的未来学好本领的志向,激发教师爱岗敬业精神。

4、听一听本土文化讲座。每学期请对游酢文化,吴文化和红色文化有研究的学者、前辈及在革命战争中亲身经历过的老革命,为师生作以本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系列讲座。

5、传一传本土文化精神。利用红领巾广播室、国旗下讲话、板报、宣传栏等宣传阵地大力宣传本土文化。

6、写一写“三种文化”文章。师生通过研读“三种文化”史料,撰写文章或读后感,充实校本教材。或向《闽北日报》、《延平报》等报刊投稿,对外宣传家乡,提高“三种文化”的知名度。

7、讲一讲本土文化故事。每学年组织学生举行一次主题为“知家乡贤人,学家乡贤人,做家乡能人”的讲故事比赛和“三种文化”遗址解说比赛;组织教师举行一次“学贤人,做能人”演讲比赛。激励学生立志成材,教师立志成名。

8、演一演本土文化作品。学校组织教师和学生一起编排和表演诲子诗、劝学诗等诗歌诵读剧和《程门立雪》等情景剧。让学生们穿越时空和先贤相约,和革命志士并肩战斗。

9、建一建本土文化设施。逐步建设了校园本土文化硬件育人设施,包括程门立雪雕塑、至德文化石刻、文化浮雕墙、纪念阁、展室、宣传栏等。今年3月份,新学生宿舍楼建成后,学校进一步拓展活动领域,打造“宿舍文化”,取消通常用数字命名宿舍的做法,将426间宿舍按本土文化内容命名。如:立雪舍、定夫居、双璧轩、思源阁等,同时,宿舍走廊悬挂主题鲜明的图文展板,如“游定夫生平”、“延平四贤”、“谦让精神万古传”等。

三、初步成效

1、师生心灵更加净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正是一乡、一土的文化构成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培育了源远流长的民族精神。学校从本土历史中寻找传统,从传统中汲取中华文化的精髓,从中华文化的精髓中感悟做人做事的道理。活动为师生心灵净化和成长搭建了平台,提供了学习和锻炼的机会,丰富的活动不断感染和激励广大师生。通过实践,广大师生的人格、修养、志趣、心态、能力都得到长足的发展。初步达到了学生“知先贤、明事理、成学业”,教师“隐德静心教书、安贫乐道育人”的活动目标。

2、校园文化有效提升。校园文化设施的建设,独具特色的系列活动开展,营造了富有个性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文化建设的每一个阵地都经过精心选择,每一次活动都营造出浓郁的本土文化气息。学校引领学生走近它、诠释它、用自己的行为丰富它,使它真正融入师生生活,成为激励师生健康向上的精神土壤。现在,走进校园,能感受到在一般学校无法感受到的文化气息,这种气息是本土的、个性化的,对师生来说又十分亲切、熟悉的。随着活动深入持续的开展,该校独有的校园文化越来越美、越来越有品位。

3、爱乡情怀得到激发。学生通过探寻先贤足迹、感悟先贤精神,对家乡的历史人物和事件、家乡的风土人情有了全面详细的认识,被南山家乡散发出的独特的人文魅力所感染,深切感受到家乡人、家乡事、家乡美、家乡好,感受到了作为一名南山人的自豪,激发了浓厚的爱乡情怀,树立为家乡的明天、祖国的未来学好本领的远大志向。(南平市文明办)


责任编辑:徐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