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然而,一个未满18岁的失明少年要成立社团,要招募志愿者,这让人简直不敢相信。最开始,几乎没有人相信刘杰,也没有人相信他的能力,所以社团大多数时候只有刘杰一个人。
22. 【采访刘杰052120最早招募志愿者 是福州晚报的一个非常好的记者他帮我的 我第一次见到他 他很热心的帮我 从那篇报道开始 后面做起来就很轻松了】
23. 刘杰所说的记者就是福州晚报采访部的兰超。很多时候,刘杰遇到困难就会联系兰超,找他聊天。而兰超同样会很耐心地教导这个未满18岁的孩子,鼓励他做自己想做的事。
24. 【同期记者兰超:我第一次和他接触做到 一篇报道 当时我们前一天的时候 有报道一个小女孩得了心脏病 需要钱 然后他第二天就马上找到我 说是 自己成立了一个爱心志愿者社团 当时说需要他们报道来招募一些志愿者 说是要给那个小女孩去募捐嘛 我第一次看到他的时候 看到他好像眼神不太好 我当时就问他 他说我这个视力可能只有0.05 这个视力在医学上 那就是那种可以定义为盲人嘛】
25. 一开始报社的记者兰超也不相信一个失明少年会组织志愿者社团,会去募集爱心善款,但是在与刘杰的接触中,他发现这个孩子确实很努力,很想帮助有困难的人。
26. 【采访记者兰超 他自己不要求别人来帮助自己 反而去帮助别人 这个是很难得的 实际上 就是希望我这边报纸上帮他登一下 主要就是说想帮他招募一些志愿者 尽量把自己 一个活动能够 收益 可以做的更好一点 。】
27. 在报社记者兰超以及别的朋友的帮助下,刘杰的爱心志愿者社团也获得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刘杰的爱心志愿者社团也不再只有刘杰的身影。这时候,刘杰也开始有了自己一项长期的计划。
28. 【采访刘杰:我看到一些企业家 一些爱心人士 给一些正常人学校捐书 有一些特教学校 没有书 非常缺 我们就想 我们可以给特教学校 建农家书屋或者别的什么的 】
29. 这里是福州仓山志愿者杨贞凯的家,为了实现刘杰的心愿,杨贞凯腾出了家里一间屋子,作为图书的收集室。这几天,他们上午要组织募捐活动,下午则是一家家去收书,收完再把书成堆的拉到这里来。
30. 【同期杨贞凯:昨天有一家捐了四百一十七本,那个书都是很好 很不错 那怎么拿回来的 那没办法 实在太重了 我就分批拿到公交站 提上去 反正两大袋 我们就这边扛一袋 这边扛一袋 刘杰是帮我拿比较小的】
责任编辑:徐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