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重点播报 > 正文
讲述抗洪救灾和灾后重建新闻背后的故事
http://wmf.fjsen.com 2010-07-12 08:13   来源:东南网    我来说两句

不等雨停,就开始恢复生产

“插三次秧,也要把田种上。发这么大的水,不能只靠政府,政府的压力也不小,还是要靠自己。”

我们在采访中,看到许多这样的场景,不等雨停,无需动员,无需组织,企业、村民就开始恢复生产。

我们记住了两位普通的农民名字,一位是沙县富口镇延溪村62岁的周天明,一位是将乐县万安镇坊头村71岁的肖中富。

那天,时近正午,周天明和老伴还在田里插秧。9天里,延溪村下了三场暴雨,三次淹了他家的农田。被淹的农田,盖着一层厚厚的泥沙,有几十厘米厚。

每次洪水一退,老周就下田护苗、洗苗、补苗。他老伴说:“冲了又种,种了再冲,再冲了再种,我们插了三次秧。”老周说:“插三次秧,也要把田种上。发这么大的水,不能只靠政府,政府的压力也不小,还是要靠自己。”

我们见到肖中富老人时,他正在用锄头挖泥沙筑田埂。洪水冲毁了田埂,田地都是厚厚的泥沙,泥沙上还横着一棵碗口大、五六米长的断树。老肖7时就下田了,一头汗水也顾不上歇口气,赶着把田整理出来补种晚稻。他说:“能种一点,就种一点,自己的事不能老等别人来帮助。”

暴雨还在下着,顺昌县余富村的村民们就在雨中重建家园。

余富人外出必经的一座桥梁,被山洪冲垮,生活生产必需的各种物资运不进来,村里人决定冒雨修过河便道。村里的喇叭播出抢修便道的通知不一会儿,就来了六七十人,连 70多岁的老人也来了,他们说:“我扛不动沙袋,但我可以装沙。 ”

围堰快合龙时,水流十分湍急,沙袋一入水就被冲走。十几个青壮年一齐跳进水中,用身体阻挡急流。他们手挽着手站在齐胸深的水里,就和当年长江大堤上抗洪抢险的画面一样。从6时忙到20时,便道终于可以通行了。没有想到的是,晚上又一场暴雨引发的山洪,把村民们千辛万苦修起的便道冲毁了,可是村里人说:“材料一到,我们马上再去抢修,那是我们自己要走的路啊!”

灾区企业大面积受灾,我们在邵武光泽采访了6家受灾企业。企业受灾的情况很重,最小的损失也在数百万元以上,但他们恢复生产的速度,超出了我们的预计。工业企业是当地的经济支柱,县领导看到企业受到重创,就问他们需不需要部队的支持。几位企业家无一例外拒绝了政府的好意,他们说:“受灾的群众更需要部队,我们自己会想办法。”

邵武科踏高纯石墨有限公司整个厂区进水2.6米深,20日下午洪水退去,22日他们已经订购了三套新的设备,26日运到一套, 27日就安装好了。这家企业生产的产品占国内市场份额的一半,总经理李秋荣日夜和工人在一起抢修,他说:“我们还有两天的原料,要赶紧生产出来,赶紧交货。”

光泽恒源木业公司全部设备被淹,原料被冲走,仅仅一周以后,他们又开工了。圣农集团103家企业受灾,他们动员了1万多人的力量,只用3天时间就全面恢复生产。企业家们告诉我们,灾后恢复,一天就是一年,如果现在不站起来,就永远站不起来了,百折不挠,是企业家精神。

是啊,我们阻止不了洪水的到来,但是洪水过后,恢复生产、重建家园的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中。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