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县人民法院最近审结四宗女童性侵害案件。据了解,这些遭受性侵害的女童,父母均外出打工。(7月6日《羊城晚报》)
留守儿童是伴随农民工的出现而出现的,隔代抚养等异于常态的社会变迁带来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而它的危害远未得到应有的重视。
笔者的家乡在湖南西南部一个小县城,全县人口接近100万,外出务工人员多达30万。在不少村落,精壮劳力常年在外打工,留守的基本为“6061部队”(即60岁以上的老人和10岁以下的儿童)。留守儿童虽有父母,却等同于在一个不健全的家庭中长大。这类家庭抵抗外来风险的能力极弱。与此同时,乡村的基层政权、教育机构也无法承担起“保护者”的角色。留守女童屡遭性侵害正是在这样的一种背景下发生的。
相比之下,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更为严重。一方面由于留守儿童正处于成长发育的特殊时期,而他们又无法享受到来自父母近距离的亲情关爱及价值引导,另一方面,很多乡村老人自己尚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日新月异,更遑论进行好的隔代教育。三代人的观念冲突集中反映在非常态的家庭教育中,这非但不利于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反而极易造成留守儿童的心理困扰。扶风县几位留守儿童相约自杀,就是心理不健康的极端表现。
有梅县的专家批评说,全市还没有一个专门针对留守儿童遭受侵害后进行救助,包括心理干预的专门机构。但即便建立此类机构,也属事后弥补。事后弥补固然是重要的,但事前干预和事中介入更重要。留守儿童更需要预防和制止不法侵害或极端事件的发生。
也有专家建议,改变双亲外出打工的模式。他们列出的研究数据表明,留守儿童在小学阶段有母亲陪伴最好,在初中阶段则父亲陪伴最好。但这样的建议在乡村鲜有可信度,因而也失去可行性。父母外出打工,绝大多数都是为生活所迫。若是可留一人在家,两人均不外出岂不更好?单亲打工或许能部分解决留守儿童的问题,但势必又引发夫妻间的分居问题。因夫妻分居城市乡村而引发的悲剧,更为常见,而夫妻矛盾一旦爆发,受伤害的同样包括孩子。
![]() |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0-05-06检察机关调查发现农村留守女童遭遇性侵犯严重
- 2010-02-24广西大学生村官性侵三名留守女童被批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