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 在险境中持续
20日上午8点30分,突击队队员冒着瓢泼大雨,踩着沙石不断滑落的泥泞沼泽,向廖家地出发,执行首件任务是,转移目前还困在村里的19位群众。
翻山过河,邢耀进总是身先士卒走在队伍前头。“不管环境多恶劣、危险,在那种救人要紧的氛围中,你根本没有时间去考虑。”
心急似火的邢耀进最“头疼”的是,转移群众的说服工作。因着对家园的眷恋,一些乡亲,尤其是村里的老人,不顾房子的隐患重重,不管如何劝说都不愿“背井离乡”。 作为突击队“领衔人物”的邢耀进软硬兼施,一时做不通工作的就强制破门转移。
毛竹山不断地撕裂下滑,一位叫邢求蓉的村民被劝出房子后,又想返回取东西。邢耀进拽住大娘的手就是往外拖。一位七旬老人呆在已经被洪流掏空部分地基的民房里,不肯开门,邢耀进带着队员冲进去,背起老人就是往外走。
在全体队员的努力下。当天傍晚,19个滞留在廖家地的村民安全转移到了长甲。“大家满身泥水一整天,累得气喘吁吁,但我们感觉很欣慰。”邢耀进说。
劳累了一天,邢耀进感觉骨头都散了架,可是躺在床上却怎么也睡不着。他对堂弟邢耀金说:“青年突击队,名字不妥,有局限性,一定要发展更多的热心乡亲加入队伍,协助党委政府有组织地做好抗灾救援的全面工作。”
思前想后,兄弟俩决定把“青年突击队”更名为“灾区志愿者服务队”。他们去村里的店铺,买来几张红纸,点燃蜡烛,写了一张饱含感情的倡议书:“洪水可以吞噬我们的家园,但无法吞噬我们的心灵。我们要发挥‘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共渡难关。希望有更多的热心人士加入我们的志愿者服务队……”为了表示对20日参加转移群众的队员的感谢,他们还特意将这些队员的名字张榜公布。
果然,次日早晨,就有很多看到倡议书的村民来报名。男的、女的、老的、少的,志愿者服务队统统接纳,一统计,有70多个。为了充分发挥队员优势,服务队把人员进行分类,编成4个班:老的、少的和部分女同志一个班,留在家里搞后勤;其余同志分成3个机动班,随时根据需要分工派遣。
21日,根据驻村乡干部的工作安排,志愿者服务队机动班成员50多个人的任务是,开简易便道,和大源乡从外头掘进的工程队“里应外合”,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开通生命要道,方便救援队伍的粮食输送和进村救援。
大雨还在哗哗地下,沙石还在不停地滚落。队员们个个卯足干劲,挥锄的挥锄,用锯的用锯。邢耀进的工作并非挥锄用锯那么简单,他还要“左顾右盼”、耳听眼观,及时指挥队员躲避泥石流。
傍晚时分,队员们通过齐心协作,开通了长甲到增源的3公里多长的简易便道。这时,队员们听到了工程队抢修公路的大型机械的声音。
接连两天的冒雨工作,平时少有接触重体力活的邢耀进,隐隐感觉到身体有些力不从心。然而他丝毫没有吭声,夜间继续加入了临时安置点的巡逻队。
责任编辑:陈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