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990年第一次无偿献血到现在,官陡街道蓝天社区居民王辉利已经累计献血11600CC。换算过来,相当于两个常人全身的血量,这也意味着王辉利全身的血液已经换过了两遍。他说:“助人为乐是一种美德,我在其中找到了自己的价值。”
今年41岁的王辉利现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二0工厂双翼宾馆党支部书记兼经理,曾担任所在工厂的团委书记,数百次带领团员、青年参加各类助人为乐的志愿服务活动。而他二十年来从未间断的无偿献血活动,则为他的人生添上了更为熠熠生辉的一笔:他无偿献血19次,其中献血小板13次,多次被评为芜湖市无偿献血积极分子,2007年荣获“芜湖市文明市民标兵”称号,2008年获“芜湖市无偿献血金奖”。
1990年4月,市第九次团代会期间,大会主席团号召与会代表踊跃参加无偿献血,旨在通过代表的志愿行为激发社会各界对无偿献血活动的支持。当时,无偿献血还是一个比较陌生的词语,不少市民对此心存疑虑,时年21岁的王辉利积极报名,成为所在社区第一个参加无偿献血的人。
2004年5月,王辉利在参加无偿献血体检时,发现参检的130多人中,只有他符合“成分血”的要求。当时血站急需大量的血小板,于是动员他参加血小板的捐献。这在当时又是一种鲜为人知的献血方式,可他几乎没有犹豫就挽起衣袖伸出手臂……去年春节前夕,由于高校放假,血站步入季节性血荒,他知道后二话没说,主动利用休息时间到血站献血。正巧一名病人急需成分血,医生向他征求意见时,他爽快地回答:“中,没问题,我就是来献血的”。没想到春节后不久,时隔仅仅一个多月的3月31日,在市中心血站召开的稀有血型和成分献血联谊会上,他再次得知血站出现了血荒,又有患者急需成分血,会后,他又一次无偿献出了成分血。
2007年7月,王辉利在互联网上看到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报名的消息,第二天就主动同有关部门联系,前往办理手续,最终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者,他说:“我时刻准备着帮助有需要的人。”
除多年坚持无偿献血外,王辉利的助人为乐精神体现在多个方面:多年来先后资助5名失学儿童完成学业;每年参加工厂组织的“爱心捐款”活动;汶川大地震期间捐款1600元;主动帮助社区困难居民,为他们捐款捐物。
在获得“芜湖市文明市民标兵”称号后接受采访时,王辉利用一句质朴的话表达了自己心声:“我希望能够通过我个人的志愿行动,唤起更多的人发扬志愿精神,共同为营造健康、文明、和谐的社会环境做贡献!”
责任编辑:陈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