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文化驿站 > 正文
解读《红楼梦》 最大魅力是展现中国人心理
http://wmf.fjsen.com 2010-07-02 17:45   来源:新华日报    我来说两句

    如果曹雪芹一直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一直处于上流社会,他也写不出《红楼梦》这样的小说。康熙死后,曹家的境况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经过激烈宫廷斗争才获得皇位的雍正,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对父亲的内外亲信进行严酷的清洗。雍正五年(1727),曹雪芹的父亲曹頫以解送织物进京时“苛索繁费,苦累驿站”、“织造款项亏空甚多”等罪名被革职,家产也被抄没,全家被迫迁回北京。最初,曹家还被允许留下些房产田地,生活尚能维持。然而,在乾隆初年,曹家又发生了一次详情不明的变故,再一次被抄家,遂彻底败落,子弟们沦落到社会的底层。生活的灾难给曹雪芹造成了巨大痛苦,也成就了他伟大的事业。

    曹雪芹本人的情况,由于资料限制,我们到现在了解得还很少,只能从他的好友敦诚、敦敏和张宜泉等人留下的不多的诗中以及其他很少的零散记载中得知一二。回京后,曹雪芹曾在一所宗族学堂“右翼宗学”里当过掌管文墨的杂差,地位卑下,薪水极少,常常要靠卖字鬻画才能糊口。由于他是一个经历过富贵繁华而又才华横溢的人,尽管穷困潦倒,也不放下自己的尊严;他豪爽旷达,朋友们将他比作常以白眼对待愚俗之人的阮籍。他一生的最后十几年,流落到北京西郊的一个小山村,生活更加困顿,“蓬牖茅椽、绳床瓦灶”,经常“举家食粥酒常赊”。妻室无考,曾续妻,生有一子。但就在这样的困境中,开始写作《红楼梦》,用一个家庭的盛衰故事来警示世人。其创作过程十分艰苦,“批阅十载,增减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可惜没有完稿,就因幼子遭痘殇而积郁成疾,于乾隆二十八年十二月三十日(癸未除夕,1764年2月1日)在贫病交迫中搁笔长逝了。敦诚《挽曹雪芹》诗以“孤儿渺漠魂应逐,新妇飘零目岂瞑”这样哀切的句子,写出了他最后的凄凉。

    总而言之,《红楼梦》是一部写出了中国人的心理、性格,展示了中国人形象的小说。你若想了解中国古代社会,应该看《红楼梦》;你若想认识真正的中国人,也应该看《红楼梦》;你若想了解中国人的智慧与艺术的创造能力,你就更应该看《红楼梦》。伟大的曹雪芹是时代的产儿,没落的家庭与“康乾盛世”以及盛世中的危机给中华民族造就了一个能令万世敬仰的作家。

    (上海“东方讲坛”特约供稿,根据朱恒夫讲座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蒋廷玉整理)


责任编辑:徐嵘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