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明确政策界限,惩处用公款出国(境)旅游及相关违纪行为, 6月9日,中央纪委印发了《用公款出国(境)旅游及相关违纪行为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解释》对用公款出国(境)旅游及相关违纪行为以及应当适用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的有关条款作了规定。(6月30日《中国青年报》)
治理公款出国(境)游,有关方面打出“组合拳”,先是,国家预防腐败局6月22日在其官方网站推出《制止公款出国(境)旅游专项工作调查问卷》,向全体网友调查我国因公出国(境)的现状,后是中央纪委的党纪处分。这无疑透露出,对“三公”消费的全方位整治业已启动。
提起公款出国(境)旅游,南斯拉夫的奶牛肯定感到“很亲切”。时任北京市长的王岐山曾说过一个“经典”,中国人听说南斯拉夫的乳牛养得好,就经常去学习参观,结果当地的官员讲:中国人爱学习,连我们的奶牛都认识中国人了。而我们连“南斯拉夫奶牛”的“知情待遇”都没有享受到。公款出国游的暴露,基本是网友的“意外发现”,接着是媒体跟进,公众知情后,充分地参与、表达与监督,将公款出国游推至“前台”。接下来,才是有关“组织处理”。真正由纪检等部门直接发现的为数不多。
新余“人力资源考察团”、温州“培训团”、张家港“8人贵宾团”……这些都是网友曝光的。“开除党籍”无疑有强大的威慑力,让那些公款出游者蠢蠢欲动的心,增添几成惧意。是否有一个严重的“处分预期”,就能彻底遏制住公款出国游?这还是一个未知数。因为从几率上看,“被发现”只是少数、只是意外。更何况,能够动用公款出国旅游者,权高位重,找出一个冠冕堂皇的出国考察理由“小菜一碟”。纪委的认定并非易事,调查取证的成本也不会低。
赋予公众有力有效的监督权,起码要让公众享受到“奶牛”那样的知情待遇。这就涉及到公共财政预算公开问题,涉及到《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执行问题,涉及到激发群众举报和保护举报人权利的问题。仅靠网友意外发现是不够的,靠纪检部门单兵作战也不够。治理包括公款出国游在内的“三公”消费,财政预算的详实公开与透明是前提,政府信息的公开到位是关键,发挥群众举报功能是核心。否则,“开除党籍”只是一个假设的震慑,威力如何很难讲。(王旭东)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0-06-30充分发挥制度的约束力 狠刹公款出国(境)旅游歪风
- 2010-06-24“天价消费”背后是财大气粗的公款
- 2010-03-23公款出游泛滥,官员总能找到手段
- 2010-03-09代表痛批公款吃喝成灰色腐败 中纪委将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