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红的作品一向以画面唯美精致而著称,新版《红楼梦》依然带有鲜明的李少红印记。为了营造《红楼梦》亦真亦幻的情景氛围,李少红在这方面显然是用力过度。电脑特技营造出好莱坞大片般的巨石飞升、雷电交加的画面,带有浓郁的玄幻色彩,画面的视觉效果虽然弥补了87版《红楼梦》由于科技手段不尽如人意而将神话传说这一情节完全删减的遗憾,但老版直接描写林黛玉离家北上进京来到贾府,虽不及新版的视觉效果,但观众入戏很快,没有人为设置的审美的障碍。
另一个引起广泛争议的话题是剧中李少红营造的充满《聊斋》般的鬼魅气息,有点看恐怖片的感觉。在第二集中,一袭黑衣的秦可卿出场时妖气太重,宝玉梦入“太虚幻境”这一章节的叙述手法,颇有《聊斋》的味道。该剧监制罗立平对此解释:“《红楼梦》本来就是虚幻的,太虚幻境,有一点空灵的感觉,这也是尊重原著,才营造这种氛围。”其实,真作假时假也真。这是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一番苦衷,虚幻中呈现出的不该是“鬼魅之气”。正如作者所言:“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李少红采取影像复制的形式再现《红楼梦》,“事无巨细”每一个镜头都有出处并征求专家的意见,这种忠于原著的创作手段并不能符合每一个观众的审美口味,更何况《红楼梦》是一部有着说不完的故事的经典小说,尤其是后四十回,并不能完全体现曹雪芹的创作思想,这里就有一个再创作的问题,包括专家对此都有不同的观点。
看新版《红楼梦》好像是在看青春版昆剧。关于新版《红楼梦》的音乐吸取浓厚的昆曲元素和“铜钱头”的额妆造型,这种具有明显戏曲特征的审美意象,传递出导演李少红对《红楼梦》这部“满纸荒唐言”的“梦幻小说”的个人解读:人生如戏,戏如人生。我担心的是,把《红楼梦》戏曲化,尤其是特地复排了跟书有关的27出折子戏,其中10出已经失传百年。这样的戏曲化的艺术处理吻合了《红楼梦》的故事环境,但是,是否会失去当下年青人对《红楼梦》的审美关照?两者应该找到一条兼容之道,87版在这方面作出了成功的艺术探索,并获得了很高的评价。随着新版《红楼梦》的开播,预示着继新版《三国》后又一场围绕新版《红楼梦》的争论也将展开。作者:吴为忠 原题:新版《红楼梦》,观众说像是在看"戏" 。
责任编辑:徐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