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思想道德频道> 综合资讯 > 正文
不许挑战我们的道德底线 从《非诚勿扰》透视传播者责任
http://wmf.fjsen.com 2010-06-24 08:08   来源:光明日报    我来说两句

十来年前《玫瑰之约》开辟相亲节目风靡一时,江苏卫视《非诚勿扰》前不久带来的冲击更猛烈。近段时间,国家广电总局连续下发两则通知要求相亲节目进行整改,将此节目推上了舆论的顶点。到底是什么让一个看似普通的相亲类节目引起了如此高的关注?而它所引发的话题又折射出我们当前社会价值观处于一个怎样的境地,传播者 应承担怎样的责任?

让我们听听社会反映,对比当事人的表白。

“一切向钱看”:节目冲破底线的罪魁祸首

“节目走到今天这个地步,我个人觉得很惋惜,也很痛惜。”从该节目一面世就一直持“看好”态度的河海大学传播学副教授易前良在接受采访时非常遗憾地说。他认为该节目融入了各种时尚元素和成功的电视类型元素,如男女之间的PK、主持人的个性化评论等,同时通过制造各种意见冲突,具备了一个优质电视节目的特色,吸引了人们的眼球,这也是很多人在最初都对该节目抱以很大热情的原因。“但后来完全以眼球为导向,走上了低俗化的道路,从而突破了社会道德底线,激起了民愤。”

“底线”一波又一波地被冲击,可怕的是许多人在这一波波冲击中逐渐麻木。

“刚开始听到马诺说‘宁在宝马里哭泣也不愿在自行车上笑’时,觉得特别震惊,可听了几次就觉得习以为常了,因为想想有这样思想的人在社会中也为数不少,后来又爆出另一人裸照事件,心理上又被冲击了一回,看似单纯的人背后怎么如此龌龊呢,可想了想,也许人家真是另有隐情吧,就这样慢慢地对这种事情习以为常了。”南京某高校大学生小李从头到尾关注此类节目,看的时候感觉有趣,但也有一丝忧虑。“看这个节目,你要做好心理准备,因为里面的人物总会给你爆出冷门,不过我真的不知道下一个冷门是什么,还有什么样的底线可以被突破。”

对此观点,《非诚勿扰》节目组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竟理直气壮:“我们只有这样做,才能把大家的眼球吸引过来啊,有人看才能有广告啊,有广告才能有收益,市场经济嘛!”

收视率带来的效益在广告中有着最为集中的体现。该工作人员透露,因为节目收视率暴涨,该节目的广告刊例价已上调了4次,不但首播的广告投放商没了四折的优惠,连复播的广告价也上调至跟首播一致。即使这样,排队商家照样络绎不绝,就算是上重播的广告,也要提前一个月预订。

对于媒体的极端逐利行为,不少专家都表示,在激烈的媒体竞争环境中,一些媒体逐渐形成了“一切向钱看”的价值判断,坚信只有极端化的节目形态才能赢得高收视率和高回报率,就这样一点一点地突破了社会道德的底线,慢慢地在利益面前逐步迷失了自己。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