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交流]
关爱流动儿童 共享一片蓝天
——长泰县加强流动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情况
漳州市长泰县面积912平方公里,下辖6个乡(镇、场),2个工业区,1个旅游区,现有人口19.9万,其中外来人口3万。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们深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认真落实《长泰县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实施意见》,扎实做好未成年人特别是流动儿童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取得一定成效。
一、机制保障,编外学生有编制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长泰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到长泰务工的外来人口与日俱增,外来人口子女的就学问题越来越突出。县委、县政府十分重视这一问题,把它作为优化投资环境的一项重大举措来抓,建立健全各项机制,确保了外来工子女能上学、上好学。
一是入学全面接收。制定出台《长泰县外来工农民子女就学扶助专项工作方案》,从2005年春季开学起,指定全县所有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为外来农民工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学校,按实际居住地免试就近安排到定点学校上学,无条件接收外来工子女就读。同时,建立《外来工子女在校花名册》、《外来经商子女在校花名册》等档案,根据每一位外来工子女具体情况,制定不同的教育方案,有针对性的加强跟踪指导。目前,全县40所中小学校共接收外来务工子女3972人,其中小学3717人,中学155人。
二是待遇一视同仁。外来工子女与当地学生一视同仁,在两免一补、评优奖励、入队入团、课外活动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学校不得另行收取借读费、择校费、捐资助学费等。此外,县财政每年都安排一部分经费,用于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仅去年,全县就投入200多万元用于外来工子女义务教育的专项支出,使得农民工能在本地安心地工作、生活。
三是条件优化提高。各级各部门不断加大投入,着力改善外来工子女就学、文体设施和生活条件。长泰经济开发区是我县最大的经济开发区。兴泰中心小学位于该区,作为一所外来人口子女就读的指定学校,随着开发区经济快速发展,外来工子女急速涌入,在校学生554人中,外来工子女就有346人,占兴学校总生数的63%,原来的旧校区已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经济开发区于2009年初,异地建设长泰县兴泰实验小学,新学校占地88亩的,建筑面积25000平方米,总投资5000万元。首期投入资金1400多万,建设一幢教学楼和一幢学生公寓,于2010年春季投入使用,让大部分的外来工子女在学校寄宿、用餐。马洋溪旅游区中心小学投入150多万元改造校内体育场,建设塑胶跑道,增设篮(排)球、单双杠等体育设施,进一步完善外来工子女课外活动场所,有效解决了因家长工作忙监管不到位、学生生活不方便的问题。
二、温情教育,特殊群体有特护
外来工子女是一个特殊群体,由于长期生活在社会底层和相对封闭的环境中,多数人在心理及思想上与正常家庭和当地儿童有较大的差距,甚至在心理方面存在问题。为此,我们深入开展温情教育,通过举办形式多样活动,健全外来工子女的心智,完善他们的人格,为他们融入社会,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一是“爱心”滋润。根据部分流动儿童存在学业失教、生活失助等困难,我们深入开展亲情关爱流动儿童活动,全县有156多位三八红旗手、巾帼建功标兵、“巾帼文明岗”等争当“爱心”妈妈,与流动儿童结对帮扶。她们经常走访了解结对儿童的学习、生活情况,并为他们带去新衣、书籍、助学金等,切实为流动儿童办实事、解难事,奉献爱心。如长泰县供电有限公司妇委会主任程志琴,几年来积极主动为流动儿童服务,收集有关信息,为公司有意愿资助贫困孩子的同事牵线搭桥,在她的引介下,供电公司共资助流动儿童168人次,捐款捐物达28万多元。同时,我们还广泛开展“扶贫帮困助学”活动,成立长泰教育基金会、实施“一元钱爱心工程”,发动社会各界关注外来工子女的就学问题,踊跃捐款捐物献爱心,切实帮助贫困的外来工子女完成学业。几年来,县教育基金会、“一元钱爱心工程”及社会各界等共资助200多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外来工子女,累计发放助学金30万多元。
二是“舒心”辅导。外来工子女与本地学生相比,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为此,县教育部门深入开展调研,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组织学生素质拓展训练,编写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简报。各中小学设立心理咨询室,定期举办心理专题讲座,开设心理健康活动课,开展大型文体活动,鼓励外来工子女积极参与,让外来工子在参与中感受喜悦,从而克服心理障碍,与本地学生同欢乐,共成长。
三是“耐心”教育。针对外来工子女在生活习惯、语言习惯、学习方式等方面的特殊要求,各学校积极研究探索具有针对性的教育教学方法,在教学过程中,耐心细致,因材施教。同时,开展“一帮一”结对帮扶活动,让每位外来学生都跟一位品行良好、成绩优异、家庭温馨的当地学生结成对子。课堂上,这些结成对子的小朋友在一个小组交流、合作学习;课下,他们一起游戏、温习功课。通过结对帮扶,使当地学生与外来工子女形成一个“共同体”,外来学生在学习上得到了伙伴的帮助,在生活上得到了伙伴的照顾,在品行上得到了伙伴的影响,有力地促进了外来学生良好品格的形成。当地孩子在帮扶过程中尝到了助人的乐趣,学习态度、社会责任在互助活动中也得到发展。
三、多措并举,离家子女有家教
外来人口学生的家长大都忙于生计,无暇顾及孩子学习和生活。有的家长甚至把学校当作“托儿所”,把老师当作“保姆”,只要孩子不出事,就心满意足。为此,我们努力创新方式,多措并举,认真抓好外来工子女的德育工作。
一是亲情交流渠道畅通。针对外来工子女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的现象,在课堂,教师注重从情感、心理上沟通,加强个别辅导,帮助他们提高学习成绩。在课外,举办“亲情笔会赛”、开通“亲情热线”,让外来工子女通过书信、电话与家长及时沟通,让学生感受亲人温情,体会家庭温馨,树立健康成长自信心。
二是爱心关爱督导到位。在全县范围广泛开展征集“爱心妈妈”活动,与流动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开展亲情关爱活动。2008年,评选首届长泰县“十佳流动儿童”,鼓励流动儿童战胜困难,树立信心。在长泰兴泰中心小学建立漳州市首个“爱心书屋”,在马溪洋中心小学和十里村建立县级“爱心书屋”,丰富课外来工子女课外学习文化生活。学校与企业联办“家长学校”,每学期定期组织学校教师主动进企业开展家教活动,与外来工就孩子的学习、教育交流座谈,让学生家长了解学生在校的学习情况,掌握一定家教科学知识。
三是课外活动丰富多彩。发挥开发区企业多的优势,与企业共建,建设企业为德育基地,每学年组织一次以“我为开发区添光彩”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受到深刻思想品德教育。同时,积极开展夏令营等活动,以学校为单位,组织外来工子女到五四果场、驻地部队等实践基地学习参观,通过劳动实践、军事训练等形式,让学生学会简单劳动技能,体验劳动者艰辛,感受军营紧张生活,培养学生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长泰县文明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