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教授高贵武认为,荧屏相亲的火爆是一档由广告商、电视台和某些出场嘉宾共谋的“商业事件”。一些媒体丧失了应有的社会责任感,以“出位”博取高收视率,是一场完完全全的电视秀。虽然节目打着交友、婚恋服务的幌子,但其目的根本不是真的想为当今社会的大龄青年充当“红娘”,而是纯粹以夺取眼球、赢得高收视率、赚取高额广告收益的真人秀节目。观众可以从其领先的收视率、婚配成功率的低下、节目嘉宾的低龄、节目嘉宾的迅速走红等得到印证。
电视节目具有社会文化产品和精神产品属性,媒体在娱乐化过程中要有“度”的把握。高贵武表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一些以交友、婚恋为名的荧屏交友栏目,不仅存在过度娱乐化的问题,而且已经走到了低俗化的边缘。尤其是节目中表现出的对某些人类情感中最珍贵与美好东西的轻视及揶揄,某些嘉宾为引起关注和出名而以耻为荣的言行,实际上对整个社会达到了某些误导的程度,完全被商业利益所绑架。
婚介服务需加强监督
【现象】
我国现代婚介行业,起始于20世纪80年代。1982年11月15日,广州第一家婚介所“广青婚介”成立,隶属广州市团委,由市委、市政府拨专款、配备工作人员。当时的婚介所,属于政府介入的行为。随着社会逐步的发展,婚姻介绍逐渐成为一个具有自身行业特性的服务产业。
在我国,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主要协助制定全国婚介行业的服务标准和行业规范,并进行监督、指导,推动婚介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根据婚介行业委员会提供的数据,目前我国适龄单身人口超过5000万人,处于经营状态的婚介机构有3000多家。
按照服务模式的不同,现代婚恋机构分为三类:第一种是历史最久的传统婚介所。经营规模不大,靠红娘个人经验和人脉开展业务。第二种是婚恋网站,搭建了一个社交平台,会员可以免费发布交友信息,寻找约会对象。第三种“平台加专业咨询”的婚恋网站,不仅是扮演“月老”的角色,更具备情感“管家”的身份。
2009年12月1日,《婚姻介绍服务国家标准》的出台,使婚恋服务机构告别“三寸不烂之舌”时代。该标准规定了婚介机构服务的基本原则:不向征婚者提供虚假信息,保障征婚者的个人信息安全,禁止提供无限期的服务,以及征婚者必须实名登记等。
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婚介行业委员会总干事田范江说,“《婚姻介绍服务国家标准》将成为像ISO9000那样的帮助人们判断婚介机构质量的重要参考”。对行业内违规企业的违规操作,婚介委员会将进行曝光。
目前,婚介行业委员会共有200余家婚介单位加入,行业委员会主要对成员进行监督管理。委员会采用自愿原则,婚介机构根据意愿决定是否加入委员会。
问题在于,对于那些没有加入婚介行业委员会的婚介机构,委员会就无法进行有效管理。于是,就给一些不合规范的婚介单位创造了生存空间,它们不会主动加入委员会,这样就不会受到来自委员会的管制和监督,比较容易滋生不合行业规范的行为,不仅损害到一些家庭,也对婚介行业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责任编辑:金婷 |
- 2010-06-12相亲吃饭必知的就餐礼仪 远亲不如近邻相互多体谅
- 2010-06-12荧屏相亲守住道德底线 引导青年树立正确的婚恋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