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特别话题 > 正文
中国养老尴尬
http://wmf.fjsen.com 2010-06-08 07:49   来源:瞭望    我来说两句

租间平房等床位

2009年年底,刚从颐寿轩敬老院菜市口分院回家不久的王老太太,再次打电话颐寿轩。她说,想再回养老院住。让她没想到的是,曾经悉心照料她两年之久的颐寿轩,却告诉她,暂时不能入住。

敬老院相关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2007年6月,70多岁的王老太太入住颐寿轩。老人来了以后,敬老院安排护理人员悉心照料。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根据颐寿轩的规定,在为老人洗澡时,由10个工作人员共同完成,其中,6人帮老人脱衣服,4人为老人洗澡。

2009年3月,王老太太家里买了房子,家属把她接了回去。但是,在家住几个月以后,王老太太还是想念敬老院的生活。用她的话说,“我想‘回家’。”于是,就出现了再次给颐寿轩打电话那一幕。

敬老院里已经没有了床位。无奈之下,王老太太的家属就带其到别的敬老院看看。然而,要么是同样住满,要么是不满意那里的环境。最后,王老太太下定决心,不再找敬老院了,认定了颐寿轩。于是,她在颐寿轩旁边租了间平房,盼望着一有床位空出来,自己好住进去。

“排队等床,就是熟人来了也帮不了忙!”敬老院另一位负责人说。

据了解,敬老院“一床难求”的现象并非孤例。西城区月坛街道办事处工委书记李红兵告诉记者,月坛敬老院共有50个床位,排队等候床位的也有50多人。

《北京市2008年老年人口信息和老龄事业发展状况报告》显示,2008年底,有北京户口的60岁以上老人共有218万,但是,床位却只有39994张。而根据民政部相关数据,按照国际平均每千名老人占有养老床位50张测算,全国老年人约需养老床位800万张,而目前仅有250万张。

北京市社会福利行业协会副会长、北京汇晨老年公寓理事长马剑告诉《瞭望》新闻周刊,当前,养老服务机构主要有公办公营、民办民营和公办民营三种形式。在此之中,公办公营的入住率最高,“一床难求”现象非常普遍。其原因在于,公办公营的养老机构往往具有天然优势。从地理位置上来看,往往在市中心且靠近居住区,医疗、交通等配套设施有优势。

记者注意到,从颐寿轩菜市口分院出发,不足十分钟即可步行至健宫医院。而且,周边环境较好,陶然亭公园、法源寺均适合老年人散步。

另外,公办公营养老机构往往收费较低。马剑说,公办公营养老机构的最大优势在于,场地由政府提供兴建,作为养老机构投入的最大一部分已不成问题。一般来说,一个老年人,每月收费在千元左右,如果需要护理的老人,价格稍高一点。

有不愿透露姓名的养老服务从业人员表示,由于公办公营优势突出,且排队的人较多,因此,在个别地方,一些掌握着特殊资源或者有钱的,更容易成为公办公营养老机构的住户。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公办公营养老机构经营状况好。在宣武区一家公办公营养老机构里,负责人告诉记者,其目前收支基本持平。目前,该敬老院共入住90位老人,每位老人每月付敬老院1360元。但是,在采暖季节,一天就需烧一桶多柴油,仅此一项,一天就需1500多元。而且,员工成本也在上升,加上各项保险,每位护理员每月工资大约为2000元。

这位负责人向本刊记者透露,公办公营养老机构的负责人月工资,总体上为三四千元。他略显愧疚地说,如果有钱,他很想改善敬老院的设施,比如在屋里铺上地毯,把橱窗改善一下。

不仅如此,“公办公营”也给政府带来较大压力。马剑表示,由于是“公办”,往往需要一定的编制名额;由于是“公营”,政府还要参与到后期的维护和运营中去,如此造成政府投入过重。(记者 张辉 金建辉 实习生 王凤玲)


责任编辑:邱淑群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