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周刊
中国会成为世界的老大吗?鹰真的能拥抱熊猫吗?
文/金雯
从1923年到2010年,出现在《时代》周刊上的中国是一个待拯救的对象、危险的赤色分子、重要的伙伴和对手。如今,中国与《时代》共同的进步是:这个国家不再是荒诞的异类,而是一个耐人寻味的、有趣的研究对象。
《时代》创刊的第二年,就将目光投向了这个遥远的国家。第一个上封面的中国人是吴佩孚,此时《时代》周刊的创办人亨利·卢斯离开中国已经12年了。作为传教士的儿子,卢斯在中国山东的登州出生,对于童年生活过的这个国家,卢斯怀有某种复杂的乡愁。
第二个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的中国人是蒋介石。一个基督徒,妻子受过美国教育,在《时代》杂志或者卢斯眼中,蒋介石已经跟吴佩孚那样的军阀完全不同了。1937年,蒋氏夫妇成为“年度风云人物”。第二年1月,两人一起出现在《时代》周刊的封面上。
1955年,蒋介石最后一次出现在《时代》杂志的封面上,背景是红星照耀的海峡,一个士兵望着对岸的大陆,委员长眼神复杂——此时他已退守台湾岛6年。卢斯时期的《时代》杂志,对于中国的情感,被意识形态割裂着,他曾对友人说,我是在一个叫做登州的小城长大的,现在那地方已被共产党接管,我殷切地希望能在某一天回到那个地方,看着它再次成为自由之乡。
从1976年到1997年,邓小平至少7次成为《时代》封面人物,两度成为年度风云人物。1976年1月19日,在周恩来去世11天后,当时中国的形势还不明朗,《时代》周刊便称邓小平为“北京的新厉害角色”,称他是直率的小个子,会把苏联大使骂得灰溜溜离席,对美国也不太客气。
长期以来,出现在《时代》周刊封面上的中国人多是政治人物,他们铁腕、强悍,决定着这个庞大国家的走向,而普通中国人是《时代》周刊封面上的“红色蚂蚁”。一直到1984年,里根总统访华前夕,一个穿着军绿色棉大衣的中国青年,喝着可口可乐出现在《时代》杂志的封面上,背景是中国的长城。《时代》周刊的提问是:“中国的新面孔,里根将会看到什么?”
最近十多年,《时代》周刊中的中国样貌有着微妙的变化。1999年6月7日的文章《下一个冷战?》认为,美众院所谓中国“窃取”美核技术的《考克斯报告》夸大了中国的危险性,但是竞争还是存在的。而美国该怎么办?那一期的封面上一只中国人的眼睛透过红星看过来。让人感到隐隐不安。2000年,《时代》周刊发问:“中国会成为世界的老大吗?”2005年6月20日,又以“小世界,大赌注”探讨中美的亲密关系,是会变好还是会更坏,我们能给彼此的发展腾出地方来吗?鹰真的能拥抱熊猫吗?
李宇春、章子怡、韩寒这样的中国新一代受到《时代》的关注,越来越多的细微之处被展现。《时代》到位地解释2009年的关键词“被”,它的来源以及反映的当下中国的社会心态。
关于新中国60周年国庆的报道《繁荣之路》则充满了溢美之词,“军事硬实力和正步走将会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如果世界没有被吓坏的话。一个不可见的现实是,中国作为世界经济的老大正在带领全球从经济衰退中走出来”。接着,又有Bill Power在《时代》周刊亚洲版上撰文,美国可以从中国学习的5件事。让中国人讨论了好几天。
中国不再是个荒诞的异类,但依然是个耐人寻味的、有趣的研究对象。某种程度上,《时代》周刊对中国的了解或许比我们想象的更多。中国人有时会沉醉于别人的注视而不可自拔,相对而言,那个观察者似乎更理性。
![]() |
责任编辑:邱淑群 |
- 2010-04-06缅怀革命先烈 接受爱国教育
- 2010-05-12中国人大多有难以释怀的“汉唐情结”
- 2010-04-27玉树抗震救灾启示录: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 2010-04-26专家:在教养上中国人差到令人无地自容(图)
- 2010-04-22为什么中国人不爱说真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