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特别话题 > 正文
中国人百年爱国情怀分析:爱恨纠结欲说还休
http://wmf.fjsen.com 2010-05-20 08:47   来源:新周刊    我来说两句

爱国的拧与顺

爱国不是简单情感,爱国可能是人类最复杂的情感。中国人百年来的中国控情结,无法用简单词语描绘。既爱又恨,爱国爱到拧巴的时候是常有的。

国家富强时,爱国更应保持头脑清醒。至今,西方媒体热炒“中国世纪”,而网民仍认为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55.9%)。而具嘲讽意味的是,仍有23.9%的网民认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只有6.7%的网民认为中国是下一个超级大国。

不可否认,中国已经是大国了。可以就此认为中国已经崛起了吗?严重不同意者占22.3%,不同意者占21.5%。只有29.0%的网民同意“但中国仍需努力赶超”。完全同意中国已经崛起者只有1.6%。

在看待中国人的“诺贝尔情结”方面,网民较为理性。认为不强求、能得当然是好事者占42.6%,但几乎同样数量的人认为中国人离诺奖尚远。

中国富了,一部分中国人也有钱了。但用金钱买不来大国地位,买不来大国应有的尊敬。

最值得网民玩味的问题是:以下什么词最能代表你对中国的心情?答又爱又恨的是30.3%,答无奈的是19.6%,答热爱的排第三位即18.0%,答为之奋斗终生的是9.4%,答焦虑的是9.1%,还有人选择了愤怒这个词(7.5%),及纠结(4.4%)。许多中国人心里都有个五味瓶,总被打翻。尤其是最近两年,大悲大喜,大恨大爱总是伴随着中国人。

中青报曾发表文章“中国人为什么如此焦虑?”回帖中我记住这两条:1.中国少数人垄断资源,多数人为剩余的一点资源争夺,大家能不急吗?2.低收入阶层完全没有保障,养老、医疗、子女教育都没有保障,如何能不焦虑?于是只有金钱才能给人一点依靠。但货币也在不断贬值,所有有点小钱的中产和白领,依然焦虑。

爱国情怀拧而不顺,当视为未来常态。清华大学社会学孙立平课题组的研究指出,目前政府是花钱买稳定,民众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不闹不解决,报纸上人们看惯了跳楼讨薪、持刀讨薪、聚众下跪式的“闹事”,反腐则靠二奶造反、小偷行窃、内部互掐。这不是“维稳”的长久之计。而新思路是:利益表达制度化,实现长治久安,即人人有说话渠道——如是,才能让国民爱国的情怀顺顺当当起来。


责任编辑:邱淑群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