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文明风首页 > 思想道德频道> 综合资讯 > 正文
从汶川到玉树 “全民慈善”多样方式应对突发灾害
http://wmf.fjsen.com 2010-05-17 08:22   来源:新民晚报    我来说两句

从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一样的爱心,不同的方式,慈善捐助显示社会赈灾新趋势

——“全民慈善”多样方式应对突发灾

当地震激发空前规模的“全民慈善”,赈灾捐赠不止是组织行为,更是“个人善念”的自我发动;当慈善事业不仅在于补充社会保障、救灾应急,更在于传播慈善文化,大都市便将先进理念与时尚元素结合,慈善也可以成为一种“酷”的生活方式而大行其道。

从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全社会都投入赈灾,一样的爱心,不同的方式,灾后社会动员方式又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

一、“个人善念”发动“全民慈善”

“今天是青海省玉树县发生地震后的第一个双休日,但前来市慈善基金会捐款的好心市民仍络绎不绝。截至当日下午4时,全天共收到赈灾款11800元。

★张凤娣女士是今天第一位来本会为青海抗震救灾捐款的好心人。上午9时不到,她就来到本会捐了500元赈灾款。

★刚读一年级的杨翊凯小朋友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到本会捐赠300元,孩子说今天是他的生日,他想用爸爸妈妈给他买生日蛋糕的钱去帮助灾区的孩子。

★中午12时,家住七宝的郭钰嬿小朋友午饭都没赶得及吃就来到本会捐出了自己平时积攒下来的1000元零用钱。

★80多岁的离休干部陆桢秀老人拄着拐杖来到本会捐款2000元。发生云南旱灾时,老人已来献过爱心。此次,她再捐2000元分别用于青海地震和广西、贵州的旱灾。

★刚从企业退休的钱金林老人家住宜川,花了一个多小时坐公交来到基金会,为的就是捐上5000元赈灾款。”

这是今年4月17日市慈善基金会慈善热线工作日志的记录,当天捐赠给热线义工留下的印象是——这几乎是“5·12”热线捐赠盛况的翻版。

“不错,‘全民慈善’是两次地震赈灾捐助的鲜明特征。”市慈善基金会宣传部负责人金重愉说,事实上,复旦大学社会学系与市慈善基金会“市民与慈善”大型调查表明,汶川地震使过去2年参加慈善捐款的人数比例提高了九成以上;统计显示,97%市民近两年都捐款,人均捐款次数3.9次,捐款数额以数百元居多,四川地震是最重要的捐款事由。

玉树震后赈灾捐助延续了“全民慈善”的特征,而“全民慈善”的动力又在哪里?调查结果是,社会经济的发展,让“善念”越来越成为市民参与慈善的内在动因。在大型调查中,一万多市民被问及“为何慈善”,居前3位的理由是:助人为乐,同情怜悯,回报社会,占到应答总人数的91.77%。与之对应的是,选择“组织要求”占12.98%。因此,人道、关怀、感恩等个人主观价值取向已明显成为发动善念的首要因素,也是两次地震赈灾捐助“全民慈善”的心理大背景。


责任编辑:金婷   
请选择您看到这篇新闻时的心情心情榜    
相关新闻
相关评论